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9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62篇 |
人才学 | 19篇 |
丛书文集 | 256篇 |
理论方法论 | 44篇 |
综合类 | 1114篇 |
社会学 | 77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83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英汉民族处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信仰,思维模式和历史背景,两种文化间出现种种差异?词语的联想意义各异,或者联想意义为一方文化所特有,而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则空缺。本文就此探讨字面和形象意义以外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42.
间接前指是一种较难把握的句法语义现象,Sidorov&Gelbukh(1999)提出了两条指导性的标准,并辅以大量的例证说明标准的实用性,但两位学者没有对提出标准的依据展开讨论。本文从指称词语所对应的认知地位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认知处理过程,对两条标准的认知理据展开探讨,验证了两条标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3.
呼叙利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6-130
"分"有"部分"义,可以与一些表示方位意义的语素结合,构成合成词,如"上分""中分""下分""初分""前分""后分"等。这些词语义项比较丰富,在佛教典籍中用例较多。加强对这些词语的研究,对了解中古汉语的词汇面貌、编纂大型词典等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4.
以《黄帝内经》四大传本之《素问》与《太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存在的异文现象,从字音、字形、通假等方面予以辨析,结合文意,疏通医理,以确定词义,求得最贴近于《内经》本意之解,以更好地理解医理。同时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佐证。 相似文献
45.
探讨了“PK”的溯源,分析PK盛行的原因,重点讨论了PK的翻译方法及其语用意义。最后,针对“PK”的流行,说明我们对网络语言所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46.
中国社会主流语言词汇的类型分布、使用特征与社会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文本对象取自 1 986— 1 995这十年间《人民日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中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和其他领域文章中的关键词汇 ,重点探讨了十年间词语使用类型分布、特征 ,旨在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来解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从词语的使用和意义的变化中去全面认识中国社会这十年中的演变 ,以及作为主流语言象征的《人民日报》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7.
契约文书是敦煌社会文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反映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口语性强。契约文书中一些词语各类辞书未予收录或虽收录但释义不完善,在此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48.
期待绚烂绽放:百年东北官话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1):130-137
东北官话研究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时至今日,它在语音、词汇、语法、形成及分区分片等多个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很不充分,需要在几个方面继续努力:充分地描写各种语言现象;归纳词汇的整体特征,提取特征词;建构语法体系,寻找特征性语法现象并走向类型学研究;深入研究音变规律;多在考本字上下功夫等。在研究中,比较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49.
清初国家不断强化对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的治理,但清代中后期,伴随着汉化的进程,民族边缘地区的宗族组织在土著大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士绅作为国家与宗族的中介,日益成为地方社会的权力中心.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演变,使民族边缘地区的乡村社会再次出现自治的倾向. 相似文献
50.
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丰富的动物词语,但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经济生活、心理状态和对社会实践的观察等存在差异,看似相同的动物词语,常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以汉民族熟悉的十二生肖为例,汉英动物词语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有三种对应关系:概念意义对应、内涵意义基本对应,概念意义对应、内涵意义不完全对应,概念意义不对应,内涵意义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