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57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998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在我国,反贫困问题依然是当前重大而紧迫的问题。长期的反贫困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地区还未真正摆脱贫困。回顾、反思和检讨我国反贫困理论和实践的历程可以发  相似文献   
42.
中华民族对待动物的古老原始神话思维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潜在影响,在与现代思维理念相交融、碰撞之后发生现代转型,并且这种转型以一种相对固定的母题模式呈现在“动物叙事”文本表达中。原始动物神话的派生形态:动物自然神话与动物图腾神话的溯源研究,导引出动物原型母题中动物作为自然象征、动物作为人的本质性象征两大核心叙事维度,进而深入到对其神话原型母题模式与类型衍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3.
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西部农村中小学生的性意识成长和性价值观培育方面的系列问题令人担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对中小学生的性价值观培育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难以形成有助于中小学生性价值观念培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在网络色情的冲击下,中小学生成长中的性道德观被网络色情扭曲和肢解,性道德认知被失控的性乱象颠覆和异化,这些现象主要根源在于性文化的无序性、性道德观的冲突性、性行为的失范性。  相似文献   
44.
"气"贯穿于中国古典舞形体运动和情感表现的始末。古典舞的"气"包含了"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内容,它是身体之本,是生命之源,是宇宙万物的内在的、不易被外化的又不可缺少的细微之"核"。它倾注于特殊的形体运动中,形成一种或清丽典雅或神情达劲的韵律美。正是中国古典舞对"气"的这种特殊讲求,使得它区别于西方舞蹈和其他东方舞蹈,从而形成中国古典舞蹈独特的美学特征之核心——"气韵"。这一特征是中国古典舞蹈的基石,对中国古典舞蹈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5.
46.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为了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必然会出现语义非对等的现象。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由于各民族文化都具有独一性,使这种语义非对等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7.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新形成的一个阶层,他们工作、生活在城市,但家和户口在农村,由此引发和衍生出工资常被克扣和拖欠、享受公共服务少、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和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等“农民工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应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去完成。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比分析,论证斯坦贝克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在语言风格上对圣经的借鉴,并举例说明此种风格在小说中的独特意义,进而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9.
<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留给读者许多的悬念和神秘,根据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从基督教的角度来解读罗切斯特,人们自然会将他与伊甸园中的亚当、蛇、甚至魔鬼撒旦等形象联系起来,这正是<圣经>对作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必然结果.罗切斯特的命运真正阐释了"犯罪--受罚--忏悔--救赎"的<圣经>模式.  相似文献   
50.
《圣经》是许多英美经典作家和诗人文学艺术创作永恒的母题。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著名的战地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也不例外。他有极浓厚的《圣经》情结,他的诗作通过化用《圣经》典故,将作品与钦定本《圣经》进行互文,从而增加了诗作的厚重、可读性和艺术魅力。本文考察了诗人的有关文化背景,分析了他的诗歌特色以及它们与钦定本《圣经》之间紧密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