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7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722篇
社会学   3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古汉译佛经中,不论主人公的身分是猴王、鹿王、雁王,还是象王,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心,这类故事,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一种为救众生而献身的"王"的使命感与高尚精神.该母题不仅在中国文学母题发展史上具有表现功能,而且也有效地密切了文学中人与动物之间的伙伴和睦邻关系,具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2.
桃源母题的异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源”母题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同题共作”的典型之一。唐宋元六家桃源诗作通过各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所呈现的“理想国”形态 ,昭示了这种同一母题的异代阐释代表了异代诗人不同的社会理想 ,同时也折射出异朝社会背景、个人体悟、艺术个性等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83.
王立 《学术交流》2013,(1):162-168
主题学源自题材史和民俗故事研究,包括观念意识母题、人物母题、意象话语等,诸多范畴交叉互动纠结一起。主题学划入平行研究,有利于国别主题史、题材史研究,有利于阐发时少受实证的限制。主题学研究必定要牵涉主题的渊源、牵涉到其所引领或赖以支撑的母题意象,对外来母题意象的借用、重铸,属主题学研究的重要构成。从主题学研究史来看,不宜把主题学研究局限在平行研究之内。  相似文献   
84.
寻找伊甸园     
《阅读与作文》2011,(2):60-61
伊甸园是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描述的一处乐土,人类的始祖从树上摘果子吃,不必为生存劳碌。后来,人类偷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得罪了上帝,被赶出了伊甸园,从此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普耕种,否则就没有吃的。此外,根据《圣经》记载,伊甸园中流出了几条河流,其中有两条就是西亚地区著名的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相似文献   
85.
父子关系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毕生探究的一大主题,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对心目中理想的黑人父亲的渴求。此外,其作品中浓郁的宗教情结同样不容忽视。鲍德温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部作品——《向苍天呼吁》、《阿门角》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说话》——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黑人父亲形象,而且这些父亲形象都可以从《圣经》以及鲍德温本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从《圣经》原型的角度解读这些作品中的黑人父亲形象无疑对理解作者本人及其作品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86.
借鉴原型批评理论,通过论证《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与《圣经》中耶稣受难情节的一致性,指出《圣经》中耶稣受难的形象就是"星期五"的原型。从而得出结论,鲁滨逊对"星期五"的同化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殖民现象。  相似文献   
87.
袁瑛 《理论界》2007,(6):232-23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宗教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必将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宗教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入手,着重阐述了基督教对英语的作用以及作为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圣经》对英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乌托邦的教育是全民和终身的教育,乌托邦人以精神上的开拓和探索为人生最大快乐。乌托邦人认为国家的祸福决定于官员和统治者的品德,因此,乌托邦的管理者和统治者由集美德与学问于一身的哲学家担当。乌托邦认为教育者首先必须是道德老师,道德标准来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神明制定的永恒的、完美的标准,避免了人所制定标准的多样性、变化性、短暂性、矛盾性和非连续性。乌托邦对教育的信仰来自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的无限信仰,乌托邦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美德。乌托邦人生态度的获得是通过宗教、教育和法制。宗教是基石,教育是方式、途径,法制是宗教和教育的补充。《乌托邦》教育观是人文主义者希望通过教育改善社会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89.
"众人中辨认贵人"母题来自印度民间传说和佛经.印度故事注重被考验者艰苦实在的努力、经验积累、天神相助和英雄的胆略智慧.佛经母题演变的世俗化意趣在于,<聊斋志异>写出了北方乡里凡夫俗子农民式的小聪明.蒲松龄对母题贡献的"本地风光",是与北方农村民情结合,似褒实贬,写出了不务正业者的"成功"并不牢靠,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青少年应艰苦创业的思想一致.  相似文献   
90.
<正>游斌教授花费数年精力撰写的《圣书与圣民:古代以色列的历史记忆与族群建构》(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一书,是中国大陆学者有关《圣经》书写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我的专业而论,他所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