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2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161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258篇
人才学   23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86篇
理论方法论   225篇
综合类   10319篇
社会学   1092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1058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1264篇
  2010年   1171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954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02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428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951.
张艳清  张燕楠 《理论界》2006,(4):184-185
本文在与“圣经”原型的对照中,作者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中的主人公边克·亨察尔悲剧:人束缚于来自自我的弱点——嫉妒和野心。《圣经》作为西方文化遗产对西方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卡斯特桥市长》可视为圣经文化产物之一。对《旧约·撒母耳记》中扫罗与大卫的故事和《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与伐尔伏雷故事比较研究,使我们不难看出人与自我的冲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952.
意图性与语用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作友  张小曼 《学术界》2005,(6):203-208
意图性是原作者隐含在语篇中的目的,译者在翻译时必需考虑意图性。本文从意图性与交际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意图性在语用翻译中的作用,并通过例证说明只有传递了原作者的意图性才能达到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53.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润圃 《北方论丛》2003,(2):114-116
翻译是一种跨化的活动。基本颜色词的翻译也不例外。由于物理、心理上的种种原因,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表达习惯,英汉基本颜色词在涵义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954.
论中国五大小说名著的不可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涛 《唐都学刊》2003,19(2):26-30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具有不可译 (英译 )的现象。从语音和字形两方面都存在可译性限度 ,不同翻译方法带来了不同得失  相似文献   
955.
语义作为翻译的核心,要依托具体的语用环境来得以重塑和再生;语境作为一个语义整体,其具体形态、对象、时机、场合等因素是语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借用关联理论加以分析,语符换改的动态流程就是寻找和发掘宏观、微观语境中语言内部或语际间的最佳关联性.在英语中,任何表意的语言成果,无论语词、语句、语段、语篇,甚而层次、内含、语势、照应上都时常展现出一定的关联特征和语义思维脉络.语符移译时,有心存留一些语言语境的关联意识,如实把握一些语言表象的关联特征,对语符的改换,不仅能更恰切地传述语义和更本质地还原语境,也能开阔认知的视界.  相似文献   
956.
陈雪雪 《社科纵横》2007,22(1):160-161
本文概要介绍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理论期的理论发展情况,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最后对这一时期的翻译研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57.
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语境——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境,不仅可以使译者正确捕捉话语的核心,更好地理解原文,同时也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风格,使译文接受者获得与原文接受者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8.
《围城》比喻翻译探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钱钟书“化境”之说 ,跳出翻译技巧之窠臼 ,代之以审美的视角 ,影响深远。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比较分析 ,《围城》的比喻翻译具有和谐美、动态美和曲折美。  相似文献   
959.
从唐朝到1919年《圣经》和合本的出版,传教士译者一直在为顺应中国的文化语境而寻找恰当的《圣经》汉译经典化途径,其翻译策略经历了全盘汉化、话语独立化和适度“道儒化”三个阶段。作为《圣经》汉译的权威译本,《圣经》和合本是传教士译者们经典化努力的结果,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译者权威化、文化和合化和译本文学化三个方面的合力。  相似文献   
960.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高峰.在中国,它曾在不同时期被不同译者多次翻译成汉语.研究中借用勒弗维尔的“改写理论”中非文本因素思想,对文学翻译中的主要非文本因素进行划分,据此分析和讨论《吉檀迦利》冰心译本,论证非文本因素在《吉檀迦利》冰心译本产生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