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87篇
劳动科学   35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56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670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2017篇
社会学   502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244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语言态度(Language Attitude),即为人对于语言的态度,能够反映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状态、文化属性、社会归属感等重要信息。香港“两文三语”的复杂语言环境使得学生语言态度十分复杂。文中概述了语言态度的意义,采用问卷形式,着重分析了在港大陆学生的语言态度。  相似文献   
112.
113.
罗泽南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泽南一生投身教育近三十年 (1 9- 4 6岁 ) ,始终矢志不渝 ,兢兢业业 ,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也形成了对传统教育的独到体认。一、对科举制的认识罗氏认为今世科举之弊皆源于世风之滑颓 ,慕风变向 ,见风使舵 ,避重就轻 ,徒务虚名而置国事于不顾。士风的这一变异远远背离了国家选士育才的本义和科举的规范。他说 :“今日之思欲用世不能不应科举 ,应科举不能不作时文 ,然朝廷之以文章取士者 ,非徒欲其能为文也 ,欲其平日读书明理 ,探四子之精微 ,阐五经之奥义 ,扩其识见 ,端其身心 ,储其经济 ,裕其谋猷 ,以为天下国家用 ,…  相似文献   
114.
115.
罗大春是晚清贵州著名的将领之一,他虽出身贫寒,但因勇猛善战而得到清廷赏识,并升迁至从一品的福建、湖南陆路提督等职.综观其一生,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同治光绪两朝之交,奉命赴台开展的"开山抚番"活动,为开发台湾和抵御外来侵略作出重要贡献.赴台成为其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对其后半生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16.
117.
王鹏英 《东方论坛》2006,(2):126-127
当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物质消费的渴望和改善生存境况的欲望不可避免地占据意识领域的重要位置。这种现实背景直接影响到学术界域论题的选择。随着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焦点的迁移,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话题以及这些话题在中国学术研究中曾有的扭曲与背离被学界所漠视,许多应有的理论醒视  相似文献   
118.
回顾几十年来学术研究的道路,开始把鲁迅研究以专著形式系列化。这里的系列,只能说是“小系”,而不是“大系”。在这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撰写关于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论著,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出版几本散文集。学术界的前辈、同辈、后辈的学者,在著作和文章中对我的论著、作品,进行热情的评论、分析,至感。  相似文献   
119.
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此问题有助于理清海德格尔本身的诗学思想。海德格尔的思想与里尔克的诗歌存在着不谋而合的契合点,海德格尔通过阐释里尔克的诗歌展现了深刻的存在之思,这也是他阐释里尔克的根本原因所在。在阐释过程中,海德格尔对里尔克持一定的保留态度,认为他称不上是“唯一的诗人”。这实出于海德格尔自身哲学思想之缘故,其自始至终反形而上学的立场以及对此在的精妙阐述和对存在境域时间与空间的追问为回答此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独特的视野。海德格尔对里尔克的阐释并非如他所说是出于存在历史之命运,其阐释无非是出于自身之立场而进行的文本解读,其结论常常是先于过程的,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阐释现象,对这种阐释应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由此,海德格尔的里尔克阐释问题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澄清。  相似文献   
120.
佚名 《今日南国》2006,(3):43-43
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两句就一直深印在脑子里。这两句是:“在那遥远的山那边,人说,幸福就住在那里……”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词,就产生疑问:幸福为何一定要住在山的那一边?如果住在这边,住得近一点不可以吗?我一直有这疑问,但又不敢问人,怕问出来,人家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