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23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05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732篇
社会学   460篇
统计学   15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一直是学界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存在的真取代存在的意义使海德格尔的思想转向成为可能,同时也构成了这一转向的关键.以存在的真取代存在的意义,使得海德格尔在转向之后不再从此在出发来言说存在,而是直接面向存在本身.海德格尔对非真的研究表明,非真相对于此在的真是更为源始的现象,同时也就是更为源始的真.海德格尔转向之后所推进的现象学也就不再是显现、展开的现象学,而是遮蔽与隐匿的现象学,是不显现者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82.
在系统可编程大规模集成逻辑器件ISPLSI编程时可不用编程器,用户可直接对目标反复编程。本文介绍了Lattice公司的ISPLSI器件1016,讨论了用ISPLSI器件设计逻辑电路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最后还阐述了ISPLSI器件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3.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坛独树一帜。他从“人与自然契合”的生态理念出发,以“乡下人”的眼光审视着乡村世界与都市人生,在小说创作中凸现出鲜明的崇尚自然、敬仰生命、推崇自然人性和营造诗意生存的精神家园和自然家园的生态意识,具有独特的人类思考价值和文化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84.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打游戏时,只专注于完成目标,哪怕是很简单的切西瓜,也会让你一刀刀止不住地切下去,复杂一点的游戏更是常常让人不能自拔,并且精神极度亢奋?虽然回到现实生活后你会觉得了然无趣,但打游戏时绝对是满满的成就感。早在三十多年前,积极心理学的领军人物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教授就对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心流"概念,当然那时游戏还没有产生,但他观察到很多人热衷于做某件事情时,便会自然  相似文献   
85.
在美国报纸的叙事结构里,在华跨国公司由于通过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过度追逐,造成环境殖民,污染公共资源、威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引发城乡等国内、国际环境正义的二元结构对立。这里的二元对立反映出美国报纸话语里对在华跨国公司污染问题的形成主张及其倡导的解决问题的环境正义框架。这些观点是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美国报纸话语分析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6.
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这一问题的哲学辩证要求调整关于文明的理念与态度,由"轴心文明"走向"对话文明",回到"我们"的第一人称复数,回到人类文明史的简洁智慧,回到人的生命和生活本身。苏格拉底之死、上帝之怒—孔子周游、老子出关,中西文明的诞生史虽万种风情,却以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体裁演绎着同一主题,这便是人类从伦理世界中分离和回归的悲怆情愫。"上帝死了—尼采疯了"、"打倒孔家店",现代文明的"青春期危机"反绎了同样的文化密码,只是问题式由"我们如何在一起"的终极追问,演进为"我们能否在一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终极怀疑。走出危机,有待哲学地反思:"‘我’,如何成为‘我们’?""‘我们’的世界缺什么?"。"我们在一起"的和而不同,需要两大哲学条件,一是伦理,二是"精神",它凝聚为一个口号和信念:"学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87.
一直以来,亨利·约翰·易卜生都以戏剧家的身份为大家所熟知,然而,他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以易卜生创作的长诗《在高原》为个案,从生态批评下的环境心理学研究视角出发,对其中出现的具有挪威典型特征的高山、大海、森林、冰雪以及各自的相关自然意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挪威典型地理环境对易卜生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野草》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很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索,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待进一步研究。《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对我们从诗学和思想内涵的角度理解《野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秋夜》是鲁迅审美创造活动的呈现,它是作者心物交融的产物。"心""物"之间呈现出动态互动关系,它表现出一个有规律性的交替变化,这构成了审美活动的内在节奏。这一节奏由三个节拍构成,每个节拍构成如下:物→心→物→心→物。就其思想内涵而言,是鲁迅对未来想象的消极乃至绝望;整个诗篇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对话性和复调性。  相似文献   
89.
在对法治信仰作出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就我国公民法治信仰进行了历史考查与现实定位,并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推动公民法治信仰的形成,巩固和提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0.
英国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塑造了玛丽·特纳这一备受父权制社会压抑与束缚并最终走向疯狂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忽视、被压制的"他者"地位,并指明了成为独立女性是当代社会中仍处在弱势地位女性群体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