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45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879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该文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剑桥的“大学才子”之一 ,诗人和剧作家托马斯·纳什的《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赏析 :1.诗人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意象 ;2 .诗人糅合了动态和静景 ;3.诗人运用了腹韵和五步抑扬格的韵律 ,并在学习、比较、借鉴名家前辈的译文之后完成了《春》的翻译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修辞精品六十格>中谭永祥先生所创建的"移意"、"会意"两种辞格能否取得"格籍"持怀疑态度.认为,因"移意"缺乏表现力,不应被立为辞格;鉴于"会意"定义的模糊性,难以让读者把握其本质特征,应重新命名和界定,或划归现有辞格.  相似文献   
93.
“用歧”辨     
本文从定义和用例等方面对<修辞新格>中的"用歧"一格重新做了探讨,认为这一新辞格按定义及用例设定的标准尚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文章对此一一做了梳理.  相似文献   
94.
在日语中,格助词 和 的用法很多,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容易混淆。这里就它们的基本用法进行了比较,并从依据性动词、动词的表现意识等方面阐释了它们容易误用和相区别的地方,揭示了两者的共存现象,指出了在实际运用中,要依据其存在的有机联系并结合说话人的表现意识或意志以及与格助词有直接关系的谓语动词来正确选用它们。  相似文献   
95.
介绍ZZS5600/14/28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的设计特点.通过架型结构及液压系统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使支架移架速度快、可靠性高,满足了"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6.
综论仿拟辞格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20世纪中仿拟辞格由‘‘称说各异”到确认定名的过程,论述了修辞学界有关仿拟辞格与相近辞格及非辞格之间辨析的种种情况,并提出了关于辞格界定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97.
论《琵琶记》的悲剧命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记》在悲剧命运观的揭示上无疑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它通过展示作为个体的人在与社会环境的各种冲突中,深刻地表达出那种“不可动摇的合理性与合情性”是如何既矛盾又统一的,以及这种统一又是如何使封建文人形成双重悲剧性格的;体现了剧作家对封建社会读书做官的传统价值观最直接的审视与怀疑。  相似文献   
98.
现代哈萨克语与《突厥语词典》名词格之间的同多于异 ,而且这些共同点在同语族的其它语言中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99.
新近不断上演的许多社会冲突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沉淀的人性内涵,尤其是哪些与中国传统儒道互补文化紧密相关的典型的人格特征。儒道互补人格的形式、内容及其特征受限于儒道互补文化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一个二而为一的有机体系。人物心理传记法及心理测量法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特征显现出了道中有儒、儒中有道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王安石和嵇康的比较心理传记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儒道互补人格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儒道互补人格的变动机制与社会环境、个人独特的性格及内在理想三者间的互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0.
众所周知,中文作为SVO型语言与作为SOV型的日语都有着格系统,其中包括形态格与抽象格。中日语言的格形式主要是由格系统中的侧置词构成。通常来说,介词与格助词作为格标记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共性,其特征不仅颇具一般性且便于研究。因此,中日语言的格表达是语言学中尤其是对比语言学中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