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85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413篇
劳动科学   91篇
民族学   409篇
人才学   225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2816篇
理论方法论   628篇
综合类   4866篇
社会学   846篇
统计学   454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7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1036篇
  2013年   848篇
  2012年   1074篇
  2011年   1107篇
  2010年   913篇
  2009年   986篇
  2008年   1081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05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102.
野村斑鸡为日本地方品种,体型硕大、健壮,胸部丰满、肌肉发达、腿长,冠肉垂、单片或三片,耳叶均为红色。母鸡羽毛为黑白相间的横斑花纹,公鸡高大直立。均属纯瘦肉型鸡种,脂肪含量极低,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优于普通肉鸡,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滋补性强,与乌鸡近似,可预防肥胖,长时间蒸煮,肉不松散,味道不变,优于土鸡。该鸡属杂食性鸡种,每平方米可饲养8只,8-16周龄时即可食用,饲料来源于玉米、蔬菜及杂草,用牧草、植物根茎及籽实饲养均可,适宜圈养、散养,抗病力强,成本低,效益好,疾病少,风险低,  相似文献   
1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推进,一大批本科院校相继建成,它们资源有限,缺乏文化底蕴,面临着建设和发展的双重任务,且一建立就处于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大多复制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路径,同质化现象严重.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着力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学科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用文化将院校各个系统有机融合,才能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优化高等教育系统,保持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4.
《领导文萃》2008,(1):9-9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学专家马怀德建议.应将法治指标与经济、社会指标等共同列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以此作为官员遴选、提拔的考核标准,将法治指标外化为地方政府法治建设的压力、责任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5.
土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与土地有着最为直接利益关系的农民,其参与土地管理决策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对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土地可持续发展具有双重意义.然而,当前地方政府土地管理模式中却存在着农民参与有效性不高的问题,这既损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对土地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土地管理模式的更新,即通过制度创新吸纳农民参与到土地管理决策中来.  相似文献   
106.
对"仇和现象"解读,既不能仅着眼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或者是法律与政策关系考察,也不能只从法律实证主义立场分析,根据实在法判定它属于违法施政现象,而应从地方自治、分权制衡的视角来解读"仇和现象"的实质。仇和的主要施政举措在实质上是正当、合法的,具有变法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解读江西     
《决策》2002,(10):6-13
  相似文献   
108.
2006年两会以来,“新农村建设”五个字热得发烫,因为热得发烫,所以令人担忧。“建设新农村”的首倡者、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表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让农民拆房子、盖新房。在有关农民的民主权利、基本财产产权等制度根基不牢的情况下,“建设新农村”一旦成为口号,距离运动式的“逼农致富”和大拆大建就几乎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了!更何况在“建设新农村”冠冕堂皇的口号下,乡村干部乃至地方官员都有巨大的“政绩”利益和经济利益在其中。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探讨了 2 0世纪 4 0年代四川省新县制下的基层社会控制及民主的实际状况 ,指出四川省在当时所推行的基层地方自治仍未摆脱受行政控制的从属地位 ,行政工作先于、多于自治工作 ,“民意机构”非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并且多反映地方有力者的意志 ,它在解决民众最感痛苦的诸如“摊筹派募”、“征丁”以及“吏治腐败”等问题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国民政府在基层所实行的“以官治求自治”的所谓地方自治政策 ,非但未能发展地方事业 ,反而从根本上动摇了其统治基础  相似文献   
110.
晓鸽 《女性天地》2005,(7):44-45
在外面流浪了一年多,上过当受过骗之后才知道——(一) 1985年,我出生在河南省的一个农村里。别看我是在乡下长大的,可爸爸是村里的干部,妈妈在我们当地的中学教音乐,我们家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城里人有的东西我们家都有。我是独生女,爸妈就把他们所有的爱都倾注在我身上。可以说,如果我想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