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49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571篇
理论方法论   195篇
综合类   944篇
社会学   181篇
统计学   1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分工和协作的深化,推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要加快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包括内蒙古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内的东北地区的区域协作,最大限度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关系,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2.
从东北地区的经济衰退到部分地方性高新区沦为"鬼城",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地方性经济区划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增长并不具备持续性。通过对经济区划形成经济增长的逻辑进行梳理,再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区划实践发现:我国部分经济区划存在"非效率"规划现象,这与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究其实践与理论背离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行政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政府的决策机制"三个方面。基于此,建议政府应重视市场在经济区划中的作用,降低政府主观偏好在决策系统中的权重;做好"服务市场""服务经济发展"的政府本分,减少行政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明晰和细化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03.
多元供给模式具有集聚资源、平衡供求、促进产业提升的实践价值。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西部区域经济体,现阶段文化产品供给依据区域经济特点,选择以政府主导下市场化运作的多元供给模式。但在这种供给模式下存在一定供需矛盾,只有依据区域经济特点通过加强市场化运作,完善产业链的具体操作,才能增强在多元供给模式下的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4.
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海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到了影响该经济区临海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产业选择、基础设施、综合经济实力、政府政策治理、经济区内外合作、生活条件、产品竞争力和自然环境等8类,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在建立湖北省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湖北省76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计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以此将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在对4种类型县城的经济区位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壮大和协调发展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郑维宽 《兰州学刊》2009,(4):223-226
唐后期,为了控驭广西西南部的非汉民族,在广西境内首次设立高层政区岭南西道,道治位于邕州,但历时短暂。从北宋到明代,在以民族因素为主导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广西的政治中心长期位于桂林。清代中前期,民族因素对广西地缘政治的影响削弱,桂林作为省会只是历史惯性的作用。清后期爆发的边疆危机,成为广西地缘政治变动的新因素,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成为历史发展的妊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7.
晁丽华 《学术探索》2009,(4):103-108
云南处于援越抗美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国防一线,同时又是我国地缘国防战略的大后方。既是“一线”又是“三线”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赋予了云南三线建设独特的面貌和经验。在1964年至1980年的云南三线建设历程中,经历了两个建设高潮。文章试图真实再现各个阶段的规划部署、实施过程,分析出现的问题,以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这场特殊的“备战经济”建设,为保卫边疆安全、巩固国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也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海西发展战略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缘于地缘经济关系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国既是东亚的大陆国家、也是西太平洋的海洋国家,但中国长期的自我中心意识导致了封闭和衰落、世界经济中心的迁移又加剧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封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策略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意识的战略回归问题,即推进世界经济中心再次向中国转移。与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中心向亚洲和中国转移相呼应,中国区域经济将逐渐形成"两线两圈一中心"新格局。构建连接南亚(印度洋)、西北亚两条战略通道和以京津冀为中心的东北亚经济圈、以珠港澳为中心的东南亚经济圈、以长台闽为中心的亚太经济中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取向。其中,构建亚太经济中心是核心工作。由于台湾与大陆目前还没有实现完全统一,构建亚太经济中心需要提升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地位,促进福建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到海峡经济区、再到长台闽亚太经济中心的"四级战略提升"。  相似文献   
109.
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虽然闽台经贸发展迅速,但闽台金融合作为闽台经贸往来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建立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两岸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提升海西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福建和台湾金融业发展概况及闽台金融合作现状,分析了福建建立海峡两岸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及存在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建设海峡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0.
以往的论者关于中亚地缘政治的分析,一般都十分重视大国因素,自然缘于大国政治对地区地缘政治的重大影响.文章在探讨中亚地缘政治的发展脉络过程中,既充分考虑到大国间的"大博弈",在主要分析美国中亚地区大战略的同时,还关注小国的作用,在"大博弈"与"小博弈"的交织、汇演中把握中亚地缘政治的新动向.中亚舞台上的"大博弈"与"小博弈"的交织、汇演,地缘政治形势将愈来愈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