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03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94篇
管理学   4477篇
劳动科学   262篇
民族学   660篇
人才学   476篇
人口学   584篇
丛书文集   4900篇
理论方法论   1561篇
综合类   10540篇
社会学   4186篇
统计学   1258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680篇
  2020年   635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478篇
  2016年   675篇
  2015年   842篇
  2014年   2175篇
  2013年   1789篇
  2012年   2217篇
  2011年   2557篇
  2010年   2380篇
  2009年   2133篇
  2008年   2232篇
  2007年   1667篇
  2006年   1311篇
  2005年   1225篇
  2004年   1011篇
  2003年   871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91.
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展壮大关中城市群的战略构想,也是宝鸡市委、市政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个率先”,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的战略决策,更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目前,宝鸡的第三产业现状怎样,面临哪些困难,需要如何作为,我们做了一些浅显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几点不成熟见解,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2.
介绍陕西省应如何建立统一的城乡客运大市场,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法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开拓旅游客运市场等。  相似文献   
193.
杨祥楠 《城市》2007,(4):65-66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也使城市面貌得以迅速改观.  相似文献   
194.
改革开放中,苏州和天津都是快速发展的城市,但两城发展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5.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源地建设融资的困境及其成因,通过剖析美国、日本城市水源地建设融资模式的选取,指出我国新水源地建设融资可以而且应该灵活多样,应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应合理确定原水价格,建立相应的收益补偿机制,加强水库建设经营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196.
在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方面,英国是最值得关注的国家之一。这首先在于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遇到的问题,其他国家也都先后遇到。其次在于英国的福利制度的发展,从理论到政策,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周期,各方面的工作都十分扎实。其中,贫困线与贫困周期概念的提出,对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7.
动态构成手法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点线面的集聚、穿插、重构,以及空间形体、构图、色彩关系等动态构成手法与理念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增强空间的丰富性、多功能性,使空间极具动感,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98.
对城市公共交通卡互联方法的两种方案分别作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就两种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9.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鹤岗市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无论从历史机遇、现实条件、还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看都是非常适宜的,是可行的,只有实施和实现城市转型,才能实现煤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0.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