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引言目前,中国正经历着迅猛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演变,旧市区的再改造,城市区域的扩大,城市关系圈的形成和变迁,以及大城市地区的形成等都在日新月异的进展,预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以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为例,采用类比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是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以及舒适、安全、快捷的公交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将明显促进西安市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一种筹资途径,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总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物业开发的经验教训,提出沿线物业开发可以采用4种模式,即车站周边发展物业模式、线路下部发展物业模式、隧道上部发展物业模式、上盖大平台发展物业模式。各种模式应当联合应用、灵活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上海正向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因此,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步骤。上海目前已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共三条,形成了总长65公里的初始网络,日均承担客运量97.9万乘次,约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0%。“十五”期间,上海将建设218公里左右的10条轨道交通线路,进入轨道交通的集中发展期,初步形  相似文献   
15.
天津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网络化运营组织架构的构建是线网安全、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应轨道企业整合重组的需要,总结了天津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明确了网络化运营组织架构构建的目标,对重组过程中网络化运营组织架构的构建提出了初步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和灰色系统相关理论的介绍,提出了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灰色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比较各方案与理想方案之间关联度的大小来区分各方案的优劣,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能提高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该方法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评价及方案优选服务,避免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决策偏差。  相似文献   
17.
秦武 《交通与港航》2006,20(1):10-12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两种屏蔽门系统,并对其适用性进行分析,提出半高式屏蔽门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城市轨道交通中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联合开发的筹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是世界性难题,从轨道交通的经济特点和效益现状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是互动关系.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关系和还原方式,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联合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筹资的途径,为轨道交通建设筹措资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还促进了沿线各业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发展.轨道交通系统通过改善沿线地域的可达性,极大刺激了沿线土地的投资需求,从而无偿地为沿线房地产商带来巨额增值利润.将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房地产开发结合起来是解决部分建设资金、实现互动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轨道交通给城市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轨道交通沿线环境振动及二次结构噪声成为城市新的环境问题。该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08版、2018版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1号线不同地质条件实测验证,表明采用2018版数学模型预测结果偏保守,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避免后续轨道交通工程"纠偏"和沿线敏感目标环境振动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