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56篇 |
免费 | 308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79篇 |
劳动科学 | 820篇 |
民族学 | 155篇 |
人才学 | 324篇 |
人口学 | 130篇 |
丛书文集 | 3384篇 |
理论方法论 | 962篇 |
综合类 | 6642篇 |
社会学 | 810篇 |
统计学 | 4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346篇 |
2021年 | 398篇 |
2020年 | 402篇 |
2019年 | 335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278篇 |
2015年 | 394篇 |
2014年 | 909篇 |
2013年 | 808篇 |
2012年 | 1100篇 |
2011年 | 1208篇 |
2010年 | 1075篇 |
2009年 | 1069篇 |
2008年 | 1402篇 |
2007年 | 822篇 |
2006年 | 716篇 |
2005年 | 740篇 |
2004年 | 518篇 |
2003年 | 505篇 |
2002年 | 419篇 |
2001年 | 380篇 |
2000年 | 272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马克思恩格斯对正义观念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争思格斯以深逮的历史视角、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强烈的现实关切对正义观念进行了科学分析.他们认为,正义是人们对现实分配关系与自身利益关系的道德评判,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符合自身利益关系的分配关系说成是正义的;人类社会的正义观念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充满着剧烈的变化;正义观念嬗变的总根源在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持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正义现;无产阶级的正义现不是追运抽象的、动听的正义口号,而是消灭阶级.这几个方面前后衔接,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正义观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92.
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必须从物质帮助、机会供给、人文关怀等方面入手.物质帮助是解决城市贫困的最基本手段,机会供给是最终的解决之策,人文关怀则是帮助贫困居民从精神上脱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创新方法的选择关系到创新的成败.知识经济时代的边际递增理论和创新边际效率理论是指导创新方法选择的基本理论.创新方法的选择应当以市场与技术并举、致力于适销技术为原则.系统化的TRIZ方法为创新提供了一个技术共享平台,同时也昭示着平台构架是创新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4.
张一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5(1):4-8
普烈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是他反对马赫主义斗争中形成的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的长篇论文。笔者发现,普烈汉诺夫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看法竟然也是两次转变说。这与后来的前苏东学界的观点是不一样的。从列宁的批注中可以看出,该书给他印象最深的东西就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基础是不依赖思维的物质存在。普烈汉诺夫的一个错误诠释,即狄慈根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基础,内化为列宁的一个重要的他性镜像的逻辑支点。 相似文献
995.
在由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所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非属于介体,而是主体中的"灵魂"部分,且制约各个基本要素及其功能的发挥。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996.
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南省国家土地征用权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现行国家土地征用权运转的基本框架,高度重视中原崛起战略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平衡,进一步推进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变革释放存量建设用地,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的历史哲学不同,它突破了以历史为单纯的受动客体认知对象的传统研究理路,确立了以历史与哲学的联通和共构为主体的探索人类社会历史的思维范式.“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逻辑进展的根本基点,也是它超越传统历史哲学观念的真正质点.物质生产则是其逻辑展开的中心环节,也是联通历史与哲学的现实枢纽.以物质生产为中介的哲学历史化与历史哲学化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批判传统历史哲学观念和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998.
制度缺陷与农民生态权的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权是农民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农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作为权利主体,农民参与生态权维护有利于实现环境正义.提高环境效益.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关系不清晰、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边缘化、农民环境信息知情权缺失以及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等制度的原因,造成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民生态权严重缺失,农村生态保护主体严重缺位.因此,需要从立法完善、参与权的确立、信息公开、利益驱动以及公益诉讼等方面切实保障农民参与农村生态保护,重享良好的生态权.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整体性命题不可分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要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就必须要对“中国特色”作出科学的说明和把握。总体性的观照就是要将“中国特色”作为一个历史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有机整体置于宏大的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背景之下作总体性考察,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命题中去进行总体性分析,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的历史地位、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00.
近代史进程基本线索的理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收获。这一探讨历经曲折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论证了中国近代史主线是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正确观点;50年代对近代史分期进行了热烈的争鸣,认识更加深入,尤其是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同时应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考察近代社会进程的看法,具有前瞻性意义;进入新时期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学者们从新颖的视角进行思考和分析,更有许多新的创获,胡绳、李时岳、陈旭麓、刘大年的主张尤有代表性,集广大近代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最终得出"两个基本问题"的科学认识。总结这一探索历程有深刻的意义,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二者相结合,坚持从掌握充分的史料来科学地分析问题,这同死搬教条的做法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理论问题最终圆满解决,是近代史领域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以唯物史观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逻辑依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