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1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04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30篇 |
理论方法论 | 123篇 |
综合类 | 966篇 |
社会学 | 99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97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16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81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74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荣良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6)
近代东北基督教传播在经历外部时代转轨和内部社会变革合流双重冲击下,逐步自觉踏入中国化轨道,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并且自身也经历了中国化.但是由于其根本性落后本质,其传播嬗变过程处于不断转变中,其结果是在外部因素和自身作用双重推动下导致西方背景教会退出中国,本土化教会掀起本色化运动. 相似文献
72.
陈改玲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4):39-45
近代不少外籍传教士来甘南传教,他们通过多种布道方式,不仅使基督教成为甘南多元宗教之一元,而且促进了甘南新式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加强了甘南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使封闭落后的甘南有了些许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73.
尚季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0-128
新中国建立伊始,与西方国家联系紧密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不得不在新政权之下做出抉择,若要求得生存,必须因应中央政府的政策,实行自治、自养和自传三自革新运动,彻底划清与外国的关系。基于此,甘肃省也展开了三自革新,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控诉和自我控诉。通过这场运动,一批违法传教士被逐出境,传教士创办的医院和学校被政府接办,天主教和基督教逐渐被纳入了新的政治网络之中,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国家政权得到巩固,民族尊严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4.
杨亦军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1,(3):40-44
本探讨了荒诞派戏剧与宗的情绪,指出这种“情结”是西方基督教化中理性与信仰的情绪发展到现代的一种变异现象,即理性变为非理性,信仰陷入危机;而这种变异又深刻的影响了荒诞派戏剧的悲剧主题、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使荒诞肖戏剧与宗教结合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5.
苗润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5(2):42-46
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利益和需要来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基督教“是所有宗教中最具人类中心主义色彩的宗教”;佛教则认为众生平等,人类没有凌驾于万物之上、主宰世界的权利。儒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介于二者之间,主张人与自然或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6.
陈建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5):137-143
华西浸礼会是近代基督教在四川的较大派别之一.它于1889年传入四川宜宾,经过曲折的发展,建立起宜宾、乐山、雅安、成都四个传教区.1908年组成"中华基督教华西浸礼议会",简称华西浸礼会.该会除积极传播福音、吸收信徒外,还大办教育、医疗事业,对四川地区的社会进步有所促进.本文对华西浸礼会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揭示其在四川基督教传教史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77.
段云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4):19-21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78.
王本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2):59-67
本文探讨了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认为基督教进入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和形式上的重要资源。现代作家借鉴了基督教思想和《圣经》的文学价值 ,并创造性地加以文学表现和转化 ,从而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独特的意义世界和话语方式。文章还进一步比较性地探讨了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 ,同中国传统文学与佛禅和道家 ,西方文学与基督教联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问题。由此提出建立中国文学的现实性与终极性 ,民族性与人类性价值相互统一的美学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9.
罗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F0002-F0002
提到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恩格斯的论断是常常被引用的:“基督教把文明、占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科学成为了宗教的婢女”。流行的观点甚至认为在“黑暗的中世纪”其艺术必然也是灰暗晦涩的。 相似文献
80.
崔化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24-129
莎士比亚与福克纳创作的时代与国度各不相同,他们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昆丁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背景中,但作为在相似动荡社会背景、基督教环境中生存的人文主义知识青年,二者在置身相似的社会现实时,却跨越时空,在秩序观、延宕特质、俄狄浦斯情结以及死亡观等层面演绎出了相反相承的生命基调和价值取向,使得两位主人公的悲剧呈现出了一定的对位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