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2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892篇
社会学   8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81.
通过对基督教起源的文化考察,呈出了一种重写世界史的可能,提出了作为整体的地中海文化的概念。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玛雅文化完全不同的地中海文化是重新理解世界史的关键,一系列困惑历史学家的问题,都因为地中海文化概念的出现而得到豁然开朗的理解。比如,何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有很大的不同而又有一个相同的起源?因为它们同属于地中海文化。虽然同属于非西方文化,何以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的差异如此之大?这种差异的实质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与地中海文化的差异。按照以前的历史理论,统一世界史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在西方产生又向全球扩张的结果,有了统一的地中海文化概念,就知道,全球化的冲动和向全球扩张一直是地中海文化的本质。文中提出了地中海文化内部东西方的对立、冲突、演化,并在对这种对立、冲突、演化的分析中论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并呈出一种讲叙世界史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82.
美国是个多元宗教并存发展的社会,整个宗教种类繁多、宗派林立。但就其源流,多属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传统的犹太教和由基督教发展而来的天主教和新教,在这三大主流派系中,新教占主要优势。促成美国多元宗教并存发展的原因有三:美国民族多样性是客观条件,基督教思想是内在动力,而美国宪法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3.
《华人时刊》2006,(1):86-87
丁光训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基督教协 会名誉会长、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主席 我和王荣同志认识这么多年了,但我和小王的交流并不多,这次参加无锡爱德艺 术院不到二个小时的开幕式活动,并看到了他创作的基督教作品,我很佩服王荣同 志。当然,我希望他能够在中国基督教艺术上有更高的地位,能够交更多的朋友,使得 更加多的人开明起来。  相似文献   
84.
孔子的"仁爱"观和基督教的"爱人"思想都是作为中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世界现代文化发展的源泉.因此,认真对孔子的"仁爱"观与基督教的"爱人"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各自思想的精华,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东西文化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刘天路 《东岳论丛》2003,24(5):35-40
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中国基督教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世俗化的趋向。基督教大学中国化的进程,更进一步地推动了这些学校世俗化的发展。中国基督教大学在适应中国社会的教育需求、努力提高其教育水平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试图防止世俗化趋向影响其基督教性质,以实现其"更中国化、更有效率、更具基督教性质"的目标。这些努力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改变中国基督教大学之中国化、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6.
这是以儒学与基督教间文明对话为内容的第二次笔谈。霍普金斯先生指出,从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中可以提炼出三种值得学习的类型,即和平、富足、和谐。何光沪先生指出,"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理念,最基本或最低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和平、公平、诚信、友善",中间层次即精神层次的普世价值是"自由、平等、人权、正义",最高层次即宇宙层次的普世价值是"天下一家、众生平等、万物一体、敬天爱人"。崔英辰先生认为,"从近代向脱近代"这一时代转换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都渗透着对宗教的认识,这需要从根本上反思西方基督教神学排他性的真理观,并探索新的宗教观。黄玉顺先生倡导"生活儒学"和"中国正义论"。中国正义论的理论结构是:仁爱→利益→良知→正义→理性→制度→和谐,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义"的诠释,提出两条正义原则:(1)正当性原则(公正性准则、公平性准则);(2)适宜性原则(时宜性准则、地宜性准则)。  相似文献   
87.
洪秀全与儒耶会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炳罡 《东岳论丛》2002,23(6):81-86
如何处理儒家与基督教 (又称耶教 )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洪秀全的棘手问题 ,一方面他以儒学为知识背景解读基督教 ,另一方面又以基督教为标准批判、裁量儒学 ,表现了他信仰基督而又改易耶理 ,批判儒学又吸收儒学的二重性格。这二重性格一方面不期然实现了基督教与儒学的会通、融合 ,实现了基督教之本土化或曰中国化 ,另一方面造成其思想内部政治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民族主义的冲突 ,为曾国藩的反击留下了缝隙。  相似文献   
88.
费尔巴哈把理性返回到人的理性,把信仰返回到人的信仰,把宗教返回到人的宗教。他宣扬的是无宗教的宗教,是建立在人性根基上的宗教。他对神学形而上学的颠覆表现在如下方面:(1)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2)从“人是什么”向“人是人”的转变;(3)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4)“消除”哲学。  相似文献   
89.
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开始时期,洪秀全学习、借鉴基督教,创立了拜上帝教,其要在人间建立天国;洪仁玕进一步提出建设资本主义国家的蓝图,欲"与番人并雄".他们都坚持"洋为我用"、独立自主、友好往来的原则,坚决反对外国的侵略,维护国家的权益和民族的尊严.  相似文献   
90.
基督教传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早期基督教从古典政治文化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到了"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人们会把基督教与黑暗统治联系到一起,但是基督教传统中的"罪感"文化、法律观念及植根于基督教信仰的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的作用,在中世纪出现了宪政思想萌芽并获得初步的发展,尤其中世纪后期,宗教改革运动、新教思想对宪政产生起到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中世纪基督教对宪政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