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西北地区的基督教史,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基督教在西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唐元。该地区交通不便,环境相对恶劣,而且信仰状况复杂,民族语言多样。基督教在西北地区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中西交流的丰富历史图景。不过,目前西北地区基督教研究仍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队伍薄弱,对中西文史料缺乏深入挖掘上。鉴于此,本文着意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基督教史研究状况(不涉及唐元两代的景教研究),整理西北地区基督教史档案史料的分布情况,并对西北地区基督教史的未来走向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2.
<正>公元400至1000年的欧洲历史常被称为"中世纪早期",或者因为在这一时期基督教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而被称为"中古前期基督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常称其为黑暗世纪的序幕,  相似文献   
53.
《南京的基督》是芥川龙之介以中国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评论界一般认为此小说表现了信仰与知性的矛盾,但若从深层解读,可以发现,《南京的基督》是一个充满了隐喻的文本,其主旨与知性、信仰等问题并无多大关系,而是隐晦地表现了芥川对现代中国引进西方文化的反思与置疑,而这又折射出日本知识分子在传统向现代裂变过程中的“怀乡病”。  相似文献   
54.
黔西北苗族地区的基督教传播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历史地简单追叙了基督教内地会在上一世纪初在川滇黔交界地区苗族同胞当中的传教过程,以及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该地区苗族皈依基督教的大致情况;本文特别关注的是考察为什么苗族同胞会表现出对海外宗教传播的“亲和力”。作者从社会历史的背景上寻求和基督教迅速传播开来的原因。本文在考察方法上借鉴了宗教社会学的和赛义德东方主义批判的视角。  相似文献   
55.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开凿于中唐晚期,是雕塑和壁画融为一体的艺术杰作。壁画《举哀图》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表现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对佛涅槃后不同的反应和理解,与之主题一致的则是乔托创作的壁画《哀悼基督》。文章对两幅作品所表现的同一主题,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比较,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创造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对宗教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56.
梁丽萍 《社会理论》2008,(1):105-126
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中国一般民众对于宗教的兴趣和宗教皈依现象逐年增加,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基督宗教在民众中的传播、发展及基督教信徒的增长。以山西省为例,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山西省基督教信众约26万人,到2002年,基督教徒增加到41万多人。山西省吕梁市1978年有基督教徒500人,1998年增加到3万人,20年间增长了60倍;而临汾地区100多个村,几乎全民信基督教。  相似文献   
57.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中间, 基督徒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在宗教信仰上皈依上帝, 却又在情感和理智上亲近中国, 常常在民族主义浪潮冲击下, 被迫在两个C ( Christ and China , 即基督与中国) 之间痛苦地选择。他们的心路历程与人生际遇往往比近代中国一般知识分子更为复杂与坎坷。通过对旧中国教会学校———华西协合大学校长张凌高的个案研究, 可以观察这个特殊知识群体在近代中国的尴尬处境, 进而对之获致更多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基督宗教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研究范式的递嬗、地域研究的兴起、跨学科整合的趋势可谓三大突出特征。而这三大特征的形成与海外中国基督宗教研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借鉴海外基督宗教研究的模式与成果,或能对国内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9.
牛津华人基督教会及基督教徒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牛津华人基督教会和基督教徒为研究对象,在调查牛津华人基督教会和基督教徒的基本情况后,重点分析牛津华人基督教徒及教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
我们中国学者研究圣经文学乃是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的一项伟大事业.在中国,圣经文学研究是否能够取得成绩,其关键的一环就是研究者们能否与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精神相兼容.由于圣经文学是整个基督教研究的组成部分,研究圣经文学必须与基督教研究的总体态势保持基本一致.自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基督教研究,据我个人的体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一段时期,当时主要的工作是拨乱反正,而基督教学者们的成绩主要是恢复研究,即把中断多年的研究工作重新拾起来.这一阶段的成果产生得较多较快,但是深度不够.第二个阶段是江泽民同志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1990年12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一定要做好宗教工作>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宗教工作如果做得好,可以对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好作用;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