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樊孝东 《河北学刊》2014,(2):253-254
正2012年12月,由河北省民族与宗教研究会主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承办的"基督教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市召开,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地区及意大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宗教机构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就当代中国基督教的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基督教的中国化、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等问题展开研讨。一、中国基督教的生存现状:"复兴"与挑战1980年代后,伴随中国社会"文化热"的出现,基督教亦悄  相似文献   
72.
《理论界》2009,(1)
姜蕾,女,1967年11月生,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牛津大学培训班"首批学员、美国贝米吉州立大学访问  相似文献   
73.
个体存在哲学视阈中的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克尔凯戈尔的个体存在哲学将人的存在状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美学层面、伦理层面和宗教层面,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的三种存在类型:美学层面的人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完全沉沦于自己现实的直接给定性之中,一味屈从于自然欲望的摆布;伦理层面的人是一个伦理主义者,他把履行伦理的义务和责任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宗教层面的人是基督的信徒,他把对基督的信仰视为自己存在的最高使命。克尔凯戈尔将宗教层面视为人的存在可能达到的最高层面。  相似文献   
74.
琴神、基督与酒神——《琴神降临》男主人公的三重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悲剧<琴神降临>中的男主人公瓦尔具备琴神、基督与酒神的三重神性,表达了他对艺术家形象的理想化认识:真正的艺术家除了有卓绝的艺术天赋外,还具有三重身份,即禁地的闯入者,如琴神俄尔甫斯;人的救赎者,如基督;人与世界的悲剧本质的拥抱者,如酒神狄俄尼索斯.  相似文献   
75.
美国基督会史德文(Albert L.Shelton)医生是近代康藏史与中美关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然学界对其在康藏活动的研究甚不足.文章从文字与珍稀图像资料结合的视角,利用英汉史料及口述资料,对史德文作为医生、纠纷调停者、东西方文化桥梁、科技传播者、汉藏人民的朋友、汉藏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者等角色与活动作一梳理和探讨,以丰富地呈现历史.史德文在康藏的活动与角色不仅是历史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史实,对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宗教、民族社会中和睦相处、共生共荣等问题也具有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刘宏 《北方论丛》2010,(2):57-60
基督和上帝的形象历来在欧美文学中占据极其特殊的地位,形成欧美文学的精神内核和最高精神求索。国内在研究美国作家作品时,往往过于注重文学形式上的杰出成就和文学派系的分割,而忽略创作的根本底蕴——对美国精神的求索。以超验主义先哲爱默生和梭罗为真正始祖,一代又一代美国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着精神求索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77.
在赛赫有关中国的三部曲中,《一块卵石》描写了儒、道、佛文化下人与自然原始和谐的中国环境,美国希望依托先进 的科技改变她,结果失败;《白莲》利用信奉佛教“慈悲为怀”的中国背景来反省并批判美国社会自身所存在的种族歧视和双重 道德标准问题;《感召》希望以基督拯救中国于“贫穷无知”,结果发现中国文明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外来的干预只是浪费时间。 作者试图利用中国形象为美国社会现存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寻找出路,呼吁全球语境下的多元文化包容并存。  相似文献   
78.
我们正面对的社会危机是整体性的,而这个整体性危机与宗教信仰和法律信仰的丧失有关。真正的法治需要人们对法有至上感、可信赖感、神圣感及对法制之于我们人类的自由幸福有可依托感。但是现实情况绝不容乐观。法律自身如何能被“信仰”?法律自身如何能“至上”?法律自身如何能“神圣”?法律自身如何堪承保障人类自由幸福之重任?法治怎能自我完善?法治的完善不在自身乃在对于超验真理的坚信,只有这种坚信才能使人生发仁爱、公义、责任感、使命感,使人类不仅能够制定良善的法律,而且能够忠心地遵从和执行法律,建立善义的社会秩序,使人们共享公义的生活。法治的完善以爱为它的最高价值目标,但法治本身并不能生产爱;惟有以牺牲之爱成全律法的基督是我们真正的自由之源、爱之源,基督的牺牲之爱能够带给人们仁爱的能力,只有这种爱能够胜过世界短暂的利益之争,法治的所有理想在基督信仰里得以成全。法治与基督信仰的完美联结是我们可以向往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智慧选择。  相似文献   
79.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存在着相当一批具有共同特征的正面人物 ,他们是心地高洁、善于隐忍、自我牺牲、爱人如己、人间基督般的同质异构体 ,笔者名之为“基督式人物”。本文从伦理需求、宗教情感、人格发展几个方面论述这类人物的创作成因。作为一位“追求、斗争、动摇和信仰的时代”中的作家 ,陀氏力求分析社会生活所提出的迫切和病态的问题 ,并对其作出积极的回答。他认为 ,当前的乱世是历史向未来黄金时代过渡的危机阶段 ,人类依靠张扬内心的优良品质可以重建纯洁与和谐的社会形态。弘扬道德需要借助完美的人格榜样 ,而基督正是作为一种超常的道德凝聚力 ,把大家维系在一起。以基督为原型构想的主人公在思想的纯净和行为的高洁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是陀氏在作品中为人类设置的崇高的人性标准。对于作家来说 ,基督式人物是从他自身无限缺憾的本性中孕育的完人 ,是他在爱与美品格上潜力无穷的“超我” ,这一受到有涯生命的限制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的“超我”在其虚构世界中得到极致的展示。  相似文献   
80.
立足于汉语语境,从基督宗教的视阈出发,世俗化并不意味人与上帝的疏远,而意味着人的最为本真的处境。在此情景下,人必须做出抉择,投身上帝,还是置身虚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