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4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24篇
丛书文集   687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3244篇
社会学   143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20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杨雪梅 《兰州学刊》2012,(2):219-221
文章首先讨论了汉语词汇语义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在教学中如何分步骤、由简单到复杂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起正确的、细密的汉语词汇语义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32.
《求是学刊》2013,(6):140-147
流行语义(即流行语的语义)是感受性的文化含义,是当下中国社会舆论和群体意志的重要来源。法国哲学家塔尔德的"模仿律"为证实这种主观性、群体性的话语意义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由38份深度访谈构成的质性研究表明:流行语的传播本质上是情绪和意志的社会互动。流行语义中存在着共通的信念和欲望,通过社会模仿而扩散并逐渐固化,公共舆论和普遍意志因此实现;经由时间的检验,民间意志争夺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部分话语权和价值观。流行语义的研究为符号的公众意义的建构乃至社会意志的实现路径提供了切近的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33.
崔云忠 《东方论坛》2022,(4):129-141
介词只具有语法意义,不具备词汇意义,其语义性质需要根据介词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介词的语义以网络状、层次性分布。每一个网络节点可看作一个概念。介词语义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每一级语义均处于相应的节点上,各节点又以其共性特征与上一级语义相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系统,即介词语义层次网络。介词的每一语义特征都会出现在网络层次模型中的固定位置。根据网络节点激活情况,语义漂白、语义泛化是汉语介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语法化项的源义是判断介词语义的重要参照项。从介词语义层次网络模型可以观察介词语义的层次分布。  相似文献   
134.
王艳萍 《云梦学刊》2013,34(1):146-151
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空主语PRO是一种在句法、语义中存在但在语音上没有表征形式的隐性语类,具有[+照应性,+指代性]两种矛盾的语义特征,其语义所指及翻译值得关注。在分析英语空主语PRO的句法特征、语义内容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探讨其在科技英语中的汉译策略进,得出:科技英语中空主语PRO的汉译可以采取主语省略、主语隐含、主语显化、主语迁移、主语转换、改变句式以及连动式结构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比较分析"从来"与"一直"这两个时间副词,在语义特征、句式特点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6.
自然语言逻辑中的预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设是自然语言逻辑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弗雷格、罗素和斯特劳森最早对预设问题作了研究,从此引起了人们对预设问题的浓厚兴趣。预设可以有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区分,它们有各自的应用情形。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应对预设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7.
委婉语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的常见的语言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英汉委婉语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语义扬升性、泛化性、间接性、幽默性、民族性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8.
杨宇枫 《云梦学刊》2013,34(1):129-134
先秦汉语“是”字主语句中有一类较特殊的次类——“NP,是+P”,其中的指代词“是”在语义上回指其前的名词性成份NP,这是汉语判断句系词“是”产生的重要句法环境。不过,该句式在先秦汉语中并不多见:通过对六部先秦典籍的考察,只有13例“NP,是+P”可以认为是较典型的用例,而这13例“是”字主语句仍然说明了指代词“是”的回指用法逐渐弱化,由一个可有可无的语用成份,最终发展为系词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指代词“是”和“NP,是+P”句式在语义机制和句法机制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类似的语言变化现象在汉语史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9.
文章对《释名》中的20例同字为训从语音变异、语义差别、词性异同、语义关系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释名》中的同字为训是同字异词现象,其训释是成立的;并进而指出,同字为训在同源系联中有可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0.
英语中,Get-Passive是一种新兴的被动语态形式。目前,相对来说它的使用还没有Be-Passive那么广泛,一般限于口语和非正式书面语;但它却有着用得愈来愈多的趋势,是一种生气蓬勃的语言现象。本文依据语言事实并结合语言理论研讨Get-Passive的有关问题,同时对某些有关论点提出作者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