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88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71.
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思路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当代所面临着的诸多境遇,对其而言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相应的课题和挑战.文章在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作出分析的同时,也对新时期高等艺术教育所应有的思路调整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72.
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阶级的代表,在当代文学工业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他们的地位和境遇经历了一个宠儿、弄潮儿、弃儿逐渐式微的过程,工人阶级要摆脱现在的状况走出困境,必须进行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273.
在"暗夜"中探寻光明是大江从鲁迅文学中继承下来的精髓所在。通过对大江《形见之歌》与鲁迅《希望》的比较研究发现,直面"希望"与"绝望"的现实问题,二者都是通过叙事者"我"在思想上的认知转变,关注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国家的独立与复兴。但在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明显不同:直面"黑暗",鲁迅是始终凝视"黑暗",将其内化为"希望",但其底色仍然为"黑暗";而大江是在凝视"黑暗"的过程中,将其外化为象征"希望"的"星星"或者"新人",在"暗黑"中窥视"星星之火"。鲁迅主张"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是"改造"主义;大江则力主"宽容"异端下的"希望",是"改良"主义。因此,如果说鲁迅是改造国民性的启蒙家,大江则是改良国民性的启蒙家。  相似文献   
274.
新形态下,作为时代要求的国有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林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国有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主要就开展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针对性的探究国有林业企业如何在新时期下,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275.
以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目前流行的"以人为本"概念的模糊性,有必要对这种存在的现象求其"是".提出"人"仍在途中,以避免在一定历史存在中的人或者群体做出一种从自己的规定性出发的幻想和意识形态要求,使我们的思想即存在陷入混乱,积聚着新的社会问题,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或大地的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276.
延清诗风的嬗变与其人生境遇和心态变化息息相关。早年,延清身居闲曹,无法实现事功愿望,徘徊在仕与隐两端。出于仕隐矛盾心态,延清一面利用诗歌营造朝隐境界,诗风从容和雅;一面又为仕途受挫感到苦闷,诗歌呈现出外似豁达而实则幽怨的风貌。庚子事变期间,延清困处北京,目击乱离,心态一变而为忧国忧民,诗风也悲愤激烈。光绪三十年,延清虽升授翰林院侍读,但仍难以实现济世抱负,心态随之变得低沉,诗风沉着悲慨。光绪三十四年,延清出使外蒙古。此行令延清心态趋于乐观向上,诗风主要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沉雄;二是奇丽。清廷覆灭,延清成为遗老,内心充满亡国之痛,其诗感慨时事、吊古兴怀,弥散着浓重的亡国气息,诗风悲凉凄婉。  相似文献   
277.
新时期的安徽乡土苦难叙事表现为三种文化形态,即选择关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民间苦难形态、直面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现实苦难形态,以及以“新”视角透视的历史苦难形态.文化形态的呈现与历史语境、文化境遇和地域特质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是源于叙事主体的文化旨趣,即关注乡土苦难本身、探索苦难社会价值和实现苦难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278.
从历史哲学的角度,伦理学理论的形态分为伦理形态、道德形态和伦理-道德形态三种。通过伦理-道德形态及其特征、境遇伦理与其关联性、境遇伦理与相关伦理学理论之形态比较,说明境遇伦理具备伦理-道德形态的特征,以便为人们把握境遇伦理从而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道德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7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工作.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内、国内和国际上的现实境遇值得关注.高校应当从坚守办学本质、提升师资水平、坚持核心价值、优化教育方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和夯实现实基础等方面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指引大学生正确面对现实境遇.  相似文献   
280.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二战后的作品。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限,对其作品人物的分析大多受到种族文化冲突的背景影响,但把作品放在现代向后现代转变的文化语境中,分析其艺术价值会有不同的阐释。作者用身份多元、主观直觉、荒诞意识及断片生活等一系列后现代手法展示现代境遇主题,表现被抛弃在传统和历史的断片空间中不确定的自我迷失状态,极具美国商业文化的荒诞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