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18篇 |
理论方法论 | 14篇 |
综合类 | 188篇 |
社会学 | 28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81.
汉代人物品鉴,身体尚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魏晋时期,人的身体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在玄学形神观的影响下,身成为可以超越和舍弃的有限性存在,因此在竹林文人的身体践行中,他们以无身超越了有身.在竹林士文人这一身体观的影响下,身体在魏晋的人物品藻中又逐渐消失,被虚化为明月清风等自然意象.这一美学变迁,深刻地影响了文艺,其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古代的人物画中. 相似文献
282.
从时代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发展的历史境遇与时俱进地解读马克思主义,构建马克思主义工程,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迫切而又庄严的理论使命,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83.
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及其思路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在当代所面临着的诸多境遇,对其而言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相应的课题和挑战.文章在对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当代境遇作出分析的同时,也对新时期高等艺术教育所应有的思路调整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84.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59-167
在"暗夜"中探寻光明是大江从鲁迅文学中继承下来的精髓所在。通过对大江《形见之歌》与鲁迅《希望》的比较研究发现,直面"希望"与"绝望"的现实问题,二者都是通过叙事者"我"在思想上的认知转变,关注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国家的独立与复兴。但在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明显不同:直面"黑暗",鲁迅是始终凝视"黑暗",将其内化为"希望",但其底色仍然为"黑暗";而大江是在凝视"黑暗"的过程中,将其外化为象征"希望"的"星星"或者"新人",在"暗黑"中窥视"星星之火"。鲁迅主张"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是"改造"主义;大江则力主"宽容"异端下的"希望",是"改良"主义。因此,如果说鲁迅是改造国民性的启蒙家,大江则是改良国民性的启蒙家。 相似文献
285.
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西方文学享有盛誉的法籍捷裔作家。其小说《生活在别处》以存在主义理念阐释了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境遇问题。在逼狭的生存空间里人们幻想逃离现实的、平庸的日常生活,向往远方异域的"别处",既是诗人雅罗米尔热心沸腾的体现,也是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286.
287.
晚明时期,科举竞争压力的加剧和商业出版的空前繁荣,催生了包括书坊主、编辑、以向书坊提供书稿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作者、抄写工和刻印工等在内的"职业出版人群体",给大量不能进入官僚队伍的士人提供了一条谋生的出路,这一群体以底层文人为主,他们的经济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书坊主物质生活相对比较富足,而大部分职业编辑、职业作者生活条件较差,但他们在社交方面却有着共性——热衷于交游和结社。无论是结社还是其他交游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积累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88.
近来,“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被舆论炒得沸沸扬扬。从成都富家子弟“豪车聚会”,到网络的“贫二代18条标准”,再到河南省固始县的“选举门”,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当前中国存在一个待破解的“传承怪圈”。同时,“X二代”的不同生存状态、不同的社会境遇,也折射出当前的一种社会生态,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89.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而这种智慧主要表现为对境遇的时机化体认,可称之为“时”的哲学。不能将《周易》之“时”简单理解为一个线形的时间流,而应理解为一个表征宇宙万物存在方式的全面撑开的境遇。人作为宇宙大化流行中的一种存在,必然也是一种境遇性的存在。天地之“时”的品格为生生不息,人生顺天应时就应自强不息。《周易》对这一充满玄机的宇宙之“时”的探究,正是为了观照人生,以提高人的生存品质,而这也正是《周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经几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