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43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1728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以《新中国出土墓志·重庆卷》中重庆出土的历代墓志为语料,对墓志中所见重庆地名(包括乡、镇、街道、山、水、寺庙等)进行整理与考证,然后对其进行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包括图腾崇拜、姓氏、避讳、宗教、社会心理等)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42.
思想政治工作做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党员思想、严谨党性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应是无论在岗与否的广大职工。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离退休职工是一个老年群体,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科研院所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作为原子能院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知责任之重大。如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离退休职工,做好离退休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常在于心。以下内容是根据实际工作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思考,以求共勉!  相似文献   
43.
文莹《湘山野录》、《玉壶清话》是宋代颇具争议和影响的两部杂记类小说。系统梳理二书在历代重要书目载录中所属类别的变迁,发现将二书归入子部小说类,在历史上曾是延续时间最久、影响最大、且广为学者采用的做法。而文莹其人其作由北宋末至南宋时期渐遭诋毁的过程,除政治因素外,对文体的认识差异也是重要原因。褒贬两方虽各有所见,但又各有所偏。这种情况并非仅见于文莹二书的相关批评,在古代叙述杂事类小说批评领域中也是普遍现象。这与古代学者多持重经史而轻小说的学术观念有关,也与他们往往以史传为中心和参照系评价小说有关。因此,今天开展古代小说批评,既需要调整以西方文学标准衡量、弃取中国古代"小说"的做法,也需要调整以史传为中心和参照系的单一批评视角,才能展开符合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之实的研究。  相似文献   
44.
韩丁 《经营管理者》2014,(11):111-111
20世纪30年代,一名命运坎坷的女性,以妙笔生花的作品开创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创上造了诗情画意的生命力。她就是被誉为“文学洛神”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 电影《黄金时代》正是对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生的讲述。150分钟的影片,重现了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的文学生涯,也为观众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萧红。本片讲述了萧红为摆脱封建世俗的枷锁,毅然选择了奔向自由的旅程。  相似文献   
45.
王崇任 《东南学术》2012,(4):238-244
春秋战国时代论说文体的功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由一开始的"谏",渐渐地转变成了后来的"说"。春秋时代早期和中期流行的是由周代礼乐文化土壤滋生出来的"劝谏之文"。春秋后期,"劝谏文"的艺术技巧有了较大提高,开始悄然转型。战国时代开始后,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崩溃,风格多样的"游说之文"风靡一时。战国末叶,逻辑严密的学术论文出现时,中国古代的论说文体完成了自身的转变。  相似文献   
46.
"敦煌文"概念自提出后,至今仍没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敦煌文"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体现了学人对它的不断思考。结合"敦煌文"作品的实际情况,参照《文选》等文体理论典籍的文体划分标准,在吸收历来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强调应当充分重视文体资源丰富的敦煌文宝藏,确立它的应有名分,提至与敦煌诗歌并重,并加以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47.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相似文献   
48.
《陈叔明墓志》史料价值甚高,兹以其墓志原拓为底本,以《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代墓志铭汇考》《隋墓志人物传》《全隋文补遗》等著录本为参校,在字样比对、文辞辨析的基础上,就时贤未能言及或缺疏之史料深加探析和补充,并对墓志中的疑难俗字、文句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49.
据存世资料统计,宋代自撰墓志铭共有33方,现存计有18方。自撰墓志铭虽非宋代墓志铭撰写的主流,但在两宋时期不绝如缕。自撰墓志者有的曾身居高位,有的一直宦海低迷、困顿下僚,还有的终生居于草野。这些墓志铭,有的形式自由、内容简单,也有的中规中矩,与他撰墓志无异。撰者之所以直面自己的生命,或借自撰墓志表达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境界,或是理想与现实反差下的牢骚之语,抑或是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墓主的自我释放,乃至表达易代之后"遗民"的心态等,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此类文献的历史书写方式颇耐人寻味,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50.
《统毗伽可贺敦延陁墓志》出土于长安昭陵,为李思摩妻子延陁氏的墓志.延陁氏乃薛延陀部族酋长之胄,后嫁于突厥可汗所出阿史那思摩.630年,延陁氏随思摩降唐,被安置在夏州一带,在故定襄城、长安等处亦有居所.作为突厥可汗的夫人,延陁氏亲历了隋末至唐初漠北地区的风云变幻,见证了突厥汗国和薛延陀汗国兴衰更替,这些内容在《统毗伽可贺敦延陁墓志》中多有反映,可与《李思摩墓志》相表里.该墓志为深入研究薛延陀部族的历史和贞观时期的北疆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