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44篇
理论方法论   95篇
综合类   1742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郑丽萍 《兰州学刊》2009,(10):198-202
墓志的性质在宋代由哀悼文学转向传记文学,更多地记载墓主个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墓志资料考察宋代士人家庭的择偶行为,进一步了解长辈为子女择偶的状况以及当时社会流行的择偶价值观。  相似文献   
62.
长期以来在连珠的文体特征问题上存在偏颇,从而导致对其起源认识的诸多看法。其实连珠不仅在内容、形式上具有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穿贯事理,如珠在贯的特征,同时它是指一组作品。因此,尽管先秦时期已存在连珠的核心体制,但作为一种文体,则是由扬雄开创的。连珠最初是作为奏议而存在的,发挥规谏的功能,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慢慢也成为抒发个体情感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63.
唐人对墓葬风水的追求是普遍现象。祖先崇拜、洛阳地域的良好风水是吸引唐人归葬洛阳的重要因素。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唐人思想观念的有效途径。当时移居内地的非汉人群体,对华夏文化中风水观念的摄取,既表明其汉化的趋向,亦是其认同华夏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64.
文体源流论是魏晋以前最主要的文学批评形式.进入南朝以后,文体源流论与文体风格论逐渐合流,并衍化发展出了作家专论和文学史专论的批评形式,从而把南朝的文学理论批评引向了极为宽广的天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文体研究的成熟和对文体认识的深化,是文学研究得以全面展开的基础,文体论是其时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基础性环节.  相似文献   
65.
六朝志怪虽不脱"丛残小语",但在叙事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穷怪录》是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选本,其晚期优秀之作已呈现出向唐传奇过渡的明显迹象。在初唐到盛唐的百余年间,唐传奇从初创到成熟,并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卓然确立,从而开启了我国古代小说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6.
诗界革命是多元发生的、本土化的、保守的汉诗改良运动。它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有诗的因素,更有政治体制和文化思想变革等非诗的因素。晚清诗坛的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既对抗更和解的局势决定了诗界革命的保守改良性质。保守也来源于那些热衷改革的进步文人,他们在政治体制上不得不“全盘西化”,为了求得心理平衡,甚至因为自卑而产生自负,他们更加重视甚至高估本土文化,加上当时对外国诗歌的“先进性”的了解远不如对外国科学及政治体制的了解。古代汉诗特别是定型诗体格律诗体成了封建专制的象征物和封建文人聊以自慰的心理寄托品。在社会改革大潮冲击下,他们只愿意对汉诗进行“本土化”改良。因此诗界革命只在汉诗的语言特别是词语上作了适度的改良,根本没有涉及到汉诗文体的两大基本成分——诗体和诗家话的实质性变革。诗界革命采用保守的改良方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7.
汉末魏晋辞赋"人神相恋"的同题之作,大都表现出丽色-爱悦-自持-分离-怅惘的情感模式,反映了人神邂逅之际或人神爱慕之时,一种来自生命本能的爱悦与内心礼防之间的冲突,以及这一冲突下不得不分离的怅惘.这种脱却外在政治寓意与伦理道德的情感主题,在志怪小说中因"志怪"的外衣而得到更加真实的再现.这一时期的辞赋作家将辞赋虚构的文体特征与创作主体第一人称叙述模式相结合,利用赋体的铺陈功能以及颂与讽的表达效果与模式,让辞赋适时地承担了这种情感主题的表达.随着南朝诗坛声色大开、宫体诗兴盛改变着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态度,此类辞赋创作在南朝逐渐衰弱.  相似文献   
68.
在杨绛不同文体的创作中,都出现了补充、删减、调整、订正等修改现象,有的文本甚至遭遇了重写式的改造。这些并非偶然的修改行为,形成了杨绛文学作品版本的变迁,加快了杨绛文学世界的建构。通过考察修改前后的文本面貌,不仅能够在具体的技术操作环节透视杨绛文学语言、修辞风格的生成过程,而且能够发现其翻译、研究与创作之间存在的深度关联。经由这一典型个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与揭示修改这种文学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版本流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可能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69.
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农村通俗小说文体 ,是毛泽东以民族形式为本位的文体观实践的产物。通俗农村问题小说、通俗农村抒情小说和章回体战时小说是构成这一文体的三种样式 ,以各自的审美特征体现着新通俗农村小说民族形式的丰富内涵。这一文体创造体现了从群众化到民族化的基本规律 ,但在具体途径上却表现为两种相反相成的艺术化过程 :新文艺小说文体的大众化、民族化过程和传统旧章回体小说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70.
缺失与重建——论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存有四大误区 ,它们是 :偏狭拘谨的批评视野、理念在先的批评向度、二极对立的批评方式和机械呆板的批评文体 ,从而导致了批评的无力与苍白。作者认为 ,要走出 2 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误区 ,必须确立真正的批评精神 ,将文学批评当成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活动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