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5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58篇
管理学   542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84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1775篇
理论方法论   303篇
综合类   2702篇
社会学   410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新世纪“三农”报告文学创作热潮的崛起,并没有“自上而下”的理念驱动,而是作家们全身心介入现实后来自良知的鞭策.他们以植入底层的“低视点”观察、发现“三农”困境真相,以感同身受的情感体验传达民生诉求,以穿越现实的理性思考建构文学关怀的高境界,赋予作品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当代性.对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三农”报告文学无疑在引导一个可深入探进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962.
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逻辑结局就是“上帝”的死亡.施蒂纳的“唯一者”、费尔巴哈的“类”、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能被理解为“上帝之死”后的产物吗?本文认为,某种意义上都不能.因为作为“超感性世界”、“精神世界”意义上的“上帝”无法死亡,超越性内在于“人”之中,关键是如何把它“现实化”.  相似文献   
963.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存在发展的价值基础与命脉所在,大学精神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民族振兴之魂.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面临着社会责任凸显与竞争分化的压力、学术自由与行政制约的桎梏、追求卓越与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需要通过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术文化的弘扬、制度文化的建构、文化环境的优化来推动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大学“育人”的根本旨归.  相似文献   
964.
延安时期,陈云的群众路线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坚持为群众“当差”的观点,以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保证党的事业顺利进行;维护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以明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以评价党员干部及其工作的好坏;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研究并学习延安时期陈云的群众路线思想,对于当下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凝聚人民群众的正能量、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5.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最重要的精神现象,其本质是人对自我超越性的一种执著的探究。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信仰包括物质生活、社会交往生活和精神生活三个价值维度,与之相呼应,我国大众的信仰可划分为满足物质需求的实用信仰、追求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社会信仰和关照人精神世界的宗教信仰。其中实用信仰主要体现为人们对工具(手段)价值的追求,后两类信仰体现为对目的价值的追求。通过分析发现,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信仰大多偏重工具(手段)价值的实用性,而忽视信仰的理想性,忽视对终极关怀的寻求,我国民众的信仰尚且处于信仰价值的基础层面,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信仰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6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人类社会生活过程是四元一体的:即由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生活过程为本源,派生出并决定了社会的政治、观念的上层建筑即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与四大生活过程相对应,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由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组成。而社会结构则是指人类自身生产即"种的繁衍"的天然的家庭体制,与之相对应的个体人的心灵生活以及人为的"市民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可是,这样一个重要概念在以往的哲学教科书中却是受遮蔽的,这样就使得我国现行哲学教科书理论体系表现出严重的"无家性"倾向。在现阶段,惟其归依社会结构理论的立场,才能在四大建设之"宏大叙事"中夯实社会关爱的价值观念,并且在"人的世界"重建的基础上构建人民美好家园,最终实现包括西部社会繁荣景气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67.
伴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在国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下,农村社会管理问题已逐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新时期加强我国农村社会管理,既是新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指出其所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农村社会异质分化凸显等等,并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68.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至2012年,全国超过八成的高考头名最终被清华和北大录取.此外,近几年关于高考状元最终能否成才的争论不断,而调查报告显示,近七成高考状元已难觅职场踪迹,大多数人恐已"流失"海外.(据《新快报》)  相似文献   
969.
路强 《晋阳学刊》2013,(6):3-11
导语:纵观哲学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哲学所经历的几次大的转向,每一次转向几乎都意味着哲学的形态、哲学的方法,乃至哲学的指向都发生了某些颠覆性的变革。西方思想界几次提出的“形而上学的终结”充分证明了这一现象。因此,哲学所表现出的就像是一条难以看到终点的林中路,人类只能在这条路中摸索着前行,并不断采撷其中的智慧之果。那么,时至今日,面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提出的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问题,哲学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应对呢?而对于中国所提出的“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哲学应该为此提供怎样的精神资源?基于这些基本问题,我刊采访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我国哲学学科最年轻的“长江学者”贺来教授,从整体上来勾画一下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图景。  相似文献   
970.
马克思主义与以往的历史哲学不同,它突破了以历史为单纯的受动客体认知对象的传统研究理路,确立了以历史与哲学的联通和共构为主体的探索人类社会历史的思维范式.“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逻辑进展的根本基点,也是它超越传统历史哲学观念的真正质点.物质生产则是其逻辑展开的中心环节,也是联通历史与哲学的现实枢纽.以物质生产为中介的哲学历史化与历史哲学化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批判传统历史哲学观念和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