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75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39篇 |
劳动科学 | 80篇 |
民族学 | 139篇 |
人才学 | 282篇 |
人口学 | 23篇 |
丛书文集 | 1546篇 |
理论方法论 | 461篇 |
综合类 | 5140篇 |
社会学 | 2036篇 |
统计学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61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243篇 |
2014年 | 722篇 |
2013年 | 679篇 |
2012年 | 749篇 |
2011年 | 945篇 |
2010年 | 1067篇 |
2009年 | 882篇 |
2008年 | 1006篇 |
2007年 | 640篇 |
2006年 | 504篇 |
2005年 | 483篇 |
2004年 | 414篇 |
2003年 | 341篇 |
2002年 | 285篇 |
2001年 | 285篇 |
2000年 | 244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北宋中前期是词体发展之一重要转折期,其时词的创作,就具体体格而言,多有丕变。首先,词的生成场域由晚唐五代时以宫廷、豪门为主发展为更为普泛的普通文人士大夫之间诗酒往来的酒场、歌场,而词的创作目的也由落魄文人为主人写歌供其娱乐,转而变为文人士大夫之间的自我娱乐与消遣,进而为自我性情的深情感兴与生动吟咏。其次,词的作者身份(即作者本人)与文本身份(即文本中的抒情主体)已经化而为一,从游离走向重合,即使在闺情词的创作上,词的隐含作者也多已不复存在,而示之以原本身份。再次,在抒情模式上,"情"与"文"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词作文本的生成更多地得自于某种情感的自然发展,即便是传统的闺怨体,也突破了"花间体""情生于文"的为文设情模式,转而变为"文生于情"的真情书写。 相似文献
102.
胡明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5-10
人类发展和人类社会形态更替过程都包含了悲剧性。只有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现实的悲剧性,并想改变自己的生存困境,悲剧意识才可能形成。悲剧意识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体现在某些人物身上的那种“无为而为”的心理倾向,即某些人明知他们将来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失败(实际上也会失败),却仍然锐意去追求、奋斗、牺牲的心理趋势。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困境;二、人类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超越、应战的精神。西方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西方人的悲剧意识表现得深刻、彻底,中国文化决定了它的悲剧意识表现形态,中国人悲剧意识表现得浮泛、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03.
李瓶儿的性格里原本包含着热情、和顺、善良、柔弱等因素,只是在为自己寻找可意男人的时候,这些因素才处于抑制状态,而暂时代之以它的反面.在情感得到满足后,李瓶儿因慑于因果报应而放弃自我,用恪守佛教伦理的方式来寻求解脱,最终带着精神上的重伤和心理上的负疚以及对因果报应惩罚的恐惧告别了人世. 相似文献
105.
由福柯的权力理论入手,通过对剧中人物特别是李尔王的两个女儿高纳里尔和里根对权利赤裸裸的争夺,以及在权利的演绎下她们几近疯狂的行为导致的悲剧结局的分析,对《李尔王》进行再解读.重点分析剧中人物在权利的诱惑下,人性丧失、道德沦丧,权利观扭曲变形,以及这种权利观必然会受到的惩戒,并由此得出树立正确权利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7.
王锺陵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申徒嘉的寓言以现实的叙述发抒一种哲理性和人生哀思:一是官本位对于士子独立人格的摧残,二是对于命运的偶然性的体认。此外,还展开了儒道两家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所谓“尊足者”之“足”,指形体,指被刖。高于足者,指精神,指一种对于人生灾难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8.
刘鹤岩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与唐传奇作品相比,“三言”中的爱情悲剧作品在对悲剧冲突的认识和反映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广泛地反映了“情”与“礼”的冲突.而且还反映了“情”与“欲”的冲突.且具有相当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9.
110.
代纪东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7(1):146-147
田小娥与鹿冷氏作为宗法文化下传统妇女命运的符号性象征 ,都是封建社会礼教和宗法制度的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田小娥以肉身的敞开来表现生命个体的感性欲望 ,来对抗传统伦理道德 ,从而走向生命的尽头 ;鹿冷氏以肉身的遮蔽来试图顺从和适应传统伦理规范 ,却最终走向了人格的分裂。她们作为作品中一组二元对立人物展示了我们民族性心理的某些印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