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7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31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57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3425篇
理论方法论   508篇
综合类   5817篇
社会学   293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65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705篇
  2010年   743篇
  2009年   653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578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孟庄心性修养方法是心性论的主体。孟庄心性修养出发点之共性在于三点:一是以直觉求“理”。二是以自然求“德”。三是以主观求“安”。庄子的心性修养方法与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修养方法存在惊人的相似。而孟子的修养方法则和知情意行的个性心理过程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92.
李涛  姚俊 《江淮论坛》2009,(4):113-118,134
目前教育公平化缺乏面向“中国问题”的体系——方法论转型研究,缺乏一个宏观的核心治理体系作为公平研究的独立框架支撑,缺乏一个严格方法论上的治理策略指导。建构面向“中国问题”的教育公平治理体系一方法论新范式:统筹教育论,其形式是对中国教育公平研究作初步的范式转型处理,其目的在于深化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治理。  相似文献   
93.
陈默 《理论界》2009,(5):126-128
陆懋德<史学方法大纲>一书写作思路和研究内容皆深受德国学者伯伦汉<史学方法论>的影响.本文从研究框架、思路、史学的内涵及其学科定位、史学方法、史学功用等方面对两书的渊源关系作了具体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94.
李勇 《学术探索》2004,2(6):89-93
作者旨在通过对周谷城世界通史编纂思想和实践与当代“整体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相关性比较 ,发现其与当代世界通史编纂趋势既相合又相异的两面 ,其价值在于世界通史的编纂上所体现的整体史观念和反对欧洲中心论的立场 ,但同时又存在着对整体史认识上的一些局限性及其在反对欧洲中心论上表现出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5.
赵敬鹏 《学术论坛》2016,(4):103-108
“文学图像论”当属新世纪的“新学问”,就这项回应图像时代的课题而言,百年来的中国“诗画关系”研究,脉络清晰并且极具启发性。现代意义上的“诗画关系”问题域在20世纪20年代便初具规模,较之古代学术的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雅趣。但是,由于脱离了文学现实,“诗画关系”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悄然演变为纯粹的文献考证与叠加。进一步研究表明,现代学人在与西学的对话中开创了“语-图”符号比较方法,由此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这一方法既能够切中当前“文学危机”之肯綮,同时又是“文学图像论”自身的学理逻辑使然。  相似文献   
96.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家陈柱,一生著述甚丰。他的散文研究述及中国散文史、散文分类、散文创作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散文理论体系。出于矫治时弊的意图,陈柱以“学术”内质和“文学”外式的体用关系构建了散文理论的基石;以此为基础,他尝试以“文言”和“质言”划分散文体类,探索归纳出中国散文的内部类型;与他的散文理论相呼应,陈柱将六经视为后世文学的源头,提出“体尊质衰”的散文史观。他将后世散文之弊归因于“尊体”的结果,主张以先秦文学为散文范本。陈柱以融汇经史子集的广阔视野来审视中国散文的历史发展规律,推动了后来的中国散文研究和散文史书写。  相似文献   
97.
对于现代性文本学而言,文本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和开放性,但仍然处于一种既定的现成状态。文本背后始终假定原初意义的确定存在,思想的生产机制仍旧局限在非生产性的封闭结构中,以再现对某种原初性目的论的符合。在后现代性文本学的视域中,文本的既成性与意义的原初性,经由复合性和生产性的发生逻辑,被动态化为一种能指意指的生产过程。思想构境论充分结合了主体的生产性反思与特定历史情境的多元编织。它在去中心的、开放的思想生产过程中,颠覆和超越了真理原像的恒久秩序,并把思想的生成当作主体当下所建构的对文本"原初语境"的拟现,从而指向一种后文本学的主体反思。  相似文献   
98.
方锡球 《江淮论坛》2010,(1):162-171
谢榛的诗学思想以“声律”为中心。其历谈声律格调,以分正变,来规避旧格调论单纯崇“正”的缺陷;以“三要”与“一我”“一心”为立足点,建设以“悟”为核心的主体才能,来丰富格调论的内涵;以“走笔成诗,琢句入神”来改造旧格调论的琢句求工之弊;在格调论的范围内,力图让诗性分析从偏执两极走向融通,以改变格调论崇尚汉魏范式的不足;他以对“法”的具体讨论,落实了对格调论内容的梳理。这样,“法”、“悟”、“神”、“兴”、“走笔”与“出入(初盛唐十四家)”一起,构成谢臻格调论诗学的新鲜特色。  相似文献   
99.
李文竹 《阴山学刊》2011,(4):108-111
在新媒体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报纸消亡论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关于报纸消亡论的经验说、融合说、两分说和发展说等四种不同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其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在今天的时代尚需进一步判断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0.
王安石援道入儒思想体系,表现在体用合一、本末兼备的道论,无善无恶、性情合一的性论,万物废兴、自外在我的命论三个方面。王安石的儒学思想体系达到了当时理论思维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