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1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2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4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50篇 |
理论方法论 | 22篇 |
综合类 | 470篇 |
社会学 | 81篇 |
统计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贺知章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8-100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是一部集解性的著作,汇集了清代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该书在解文训诂的同时,对《释名》相关理论体系也有探讨,集中在名实关系、声训理论、《释名》语音和《释名》价值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2.
43.
园林绘画是考察园林历史不可多得的图像材料,文人画家在绘画作品中有着自己的艺术诉求,文徵明绘制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将"士人画"的创作手法及意念运用于园林景图的表现之中,夸张表现园林中的自然元素,细致经营,构图巧妙,笔法率真,表达文人隐居林园的意态,突出了隐逸的主题。在笔法、构图与意境营造上都匠心独运,将内心的学养与情愫自然的融入园林绘画创作中,把自己对艺术高雅的追求体现在园林景致的描绘中,传达着"士气",并采取各种艺术手法甚至改变园林实际的样貌达到超逸的"天趣",在画中博古纳今,挪用文人绘画中的图像,或是夸张处理园林中的自然元素,营造超凡绝尘的园林胜境。 相似文献
45.
46.
侯丽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0,(1)
本文认为《释名》作为一部声训专著 ,它在汉语语源学上的地位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从语言学角度考证 ,它的声训大部分是可取的 ,这些可取的声训能够确定声训字和被训字之间是同源关系 ;能够援引方言证明词源 ;能够揭示上古语音系统、中古语音系统到现代汉语声韵系统的发展变化规 相似文献
47.
张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8(1):23-26
普陀山雄奇幽灵的自然景观,经历代文人题咏,便有了人文品格,成为山水风景社会化的显著标志。明代戏剧家屠隆首题普陀山十二景,并且是《普陀十二景诗》的始作俑者,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8.
苏尚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4):46-47
朱光潜先生所总结的一条创作规律"诗词是通过所选择的典型情结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的"是得到大家认可的,我们应有历史主义情怀,正视时代特点,知人论诗,不以现代认知经验去图解古人的思想,评说古人的行为.本文认为<〈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道〉教学后记>的作者的观点有矢偏颇. 相似文献
49.
邵维加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1,20(4):40-43,53
微型小说的环境描写,依托于具体的景与物的描写。其形式可分为无景之景、全景之景、特写之景和白描之景四种。这些形式主要通过借人物的活动来暗示、借情节的跳跃来弹塑、借诗意的笔调来美化等方式实现。微型小说的成功的环境描写,往往不拘传统,超越自身,可谓颇具匠心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50.
邓声国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23(1):59-64
郑玄《毛诗笺》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文在较全面整理其训诂材料的基础上,欲图通过对其所有因声求义例的归类分析,揭明其著的训诂条例和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