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6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17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972篇
社会学   149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调解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传统的最经常、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作为一种解纷方式,它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人际和谐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既受传统调解的影响,更具有现实特点,有自己的优势,但也表现出某些不足。对法院调解制度的态度,学术界有废除和保留两种相反的观点,笔者更倾向于法院调解制度的保留。  相似文献   
22.
文学以文字符号传递信息,电视以视觉图像和声音传递信息。二者在传播介质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在构思、创作上的整体差异。而这个差异首先表现在构思时的思维方式上。电视以一种区别于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视觉思维进行总体构思和创作。  相似文献   
23.
嵇康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在中国音乐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声无哀乐论>反映了音乐本质、审芙感受和社会功能现,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24.
声诗是指齐言的入乐的近体歌诗。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声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唐代,并认为至五代时声诗逐渐衰落,为长短句所取代。其实宋代也有大量的声诗。本文从宋声诗的传唱、宋声诗的内容和风格这两个角度对宋声诗的总体特点进行了具体的描述。指出:宋声诗的传唱很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当然还包括文人;宋声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在风格上具有清新、活泼、生动的特点,在形式上也很灵活自由。对宋声诗的描述,可以澄清许多问题,并对已往一些问题作出新的解释,不仅可以丰富人们对宋代文学的认识,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5.
画鸟的猎人     
艾青 《金色年华》2007,(4):48-48
一个人想学打猎,找到一个打猎的人。拜他做老师。他向那打猎的人说:“人必须有一技之长,在许多职业里面,我所选中的是打猎,我很想持枪到树林里去,打到那我想打的鸟。”  相似文献   
26.
论述了文人画发展的轨迹,归纳出文人画的发展规律及特点,以及各个朝代文人画发展的原因.对文人画对水墨艺术发展的贡献,以及所谓的新文人画及在中国的发展也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7.
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谁家有女初养成>,是一部荡气回肠、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它叙述了一个美丽的少女潘巧巧沦为杀人犯的过程.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与少女潘巧巧命运相关的人物,他们或温情脉脉极富爱心,或十恶不赦愚昧至极.他们共同造就或目睹了潘巧巧的悲惨命运,但同时,他们也在完成着各自的悲剧人生.作品以精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深厚的感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当代世俗画,揭示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  相似文献   
28.
《文选李善注拾遗》系清代学者王煦就《文选》李善注补缺匡谬之作。由于《文选》李善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宋元以来,对李善注《文选》加以评论、补充、指陈得失的著作代代有之,《拾遗》为此类著作之一。本文对该书的版本流传及正文得失做了评述,在简述王煦其人及《拾遗》一书原委后,分六种情况评介了该书的主要内容,一是从声训通假角度纠正善注字义之误;二是从古今字、词义引申角度补善注之未备;三是重新校勘原文已误而善注因其误;四是探究典故原始以正训诂体例;五是补善注未详之典;六是纠正善注引用典故义有偏颇者。  相似文献   
29.
“不许动,举起手来!”一声粗犷低沉的喝叫犹如晴天霹雳,震得余游刃、程梦诚耳膜发胀,浑身一颤。抬头一看,七八米开外的垭口的一块巨石旁,站着两个手持左轮枪的彪形大汉,黑洞洞的枪口冷冷地对着他们。“啊!糟糕!”余游刃暗暗叫苦,此时他们正走在一条两旁都是几米高的石壁似的羊肠小道上,对方居高临下一站,  相似文献   
30.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普遍采取一种拟人论的宇宙志身体观,去思考混沌的宇宙和自然,从而克服对于自然的恐惧。但现代社会的启蒙和科技理性,致使宇宙志的身体变得遥远而陌生,由此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生态认同危机。作为五官感觉之一的听觉,由于其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成为重建拟人论自然观的一个重要契机。听觉不仅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的感应和同情,而且,通过声景的改造,可以重建空间气氛和现代家园感。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现代主义抽象艺术也正是通过对音乐性的追求,试图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无疑说明了听觉是弥合生态危机,建构生态认同,寻觅生态记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