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6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508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81.
《世说新语》中的"复"字,现在大致有两种解释,一说认为它是词尾,一说认为它非词尾,实际上,"复"不具备词尾所应具有的特点,它是一个单独成词、又能在保持单用不变的情况下广泛参与构词的词素.  相似文献   
582.
在尼采的众多著作中,鲁迅似乎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有着独特的偏爱,他对此书的两次翻译便是佐证。鲁迅于1918年以文言文首次翻译了其《序言》的前3节,又于1920年以白话文形式对此进行了复译。前后两部译文各有特点,但都蕴藏着其日后所主张的"硬译""宁信不顺"的翻译原则。此外,鲁迅更积极促成了徐梵澄对此书的通译。  相似文献   
583.
本文从经济生产活动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发展力、产业发展力及产业管理发展力的概念,给出了产业管理发展力的基本结构模型.借助偏尾分布及其结论[6~8],给出了产业管理发展力的度量指标,建立了产业发展力运动的衍生过程模型.通过对产业管理发展力蓄积与释放运动过程的具体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分析产业发展的运动特点,可以综合判断产业发展的宏观进程,进而有助于正确实施产业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蓄积产业发展力,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84.
华氏宏观经济数学模型定理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改进了华罗庚教授提出的宏观经济数学模型中的一个定理,并利用改进的定理讨论有消费的情况下,为保证经济不出现危机,初始投入所满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85.
从“均平”的角度,可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赋役史中政治理念、制度设计和技术性知识三者的深层联系。首先,不同于无差别的平等、平均,以差等为前提的“均平”才是传统中国的秩序正义观念,也是合理的财产分配、赋役征发的出发点。其次,“均平”的实践方式随社会经济环境变迁而改变,在制度上也从财产合理分配向税制公平设计转移,从追求最理想状态向重视实践中防弊转换。最后,传统算学也发展出与实践均平观念相对应的计算技术:秦汉时期已有按差等的比例系数进行分配运算的“衰分”问题,至迟在宋代进一步发展出“鼠尾”法,这些都是明清以后“均平”计算的原始雏形。  相似文献   
586.
以俄狄浦斯原型研究为线索,探讨这一原型在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智血》中的意义。奥康纳借用俄狄浦斯这一追寻式英雄原型将小说主人公黑兹尔的托金汉姆之行塑造为一次追寻精神家园之旅。这一追寻之旅不仅揭示了由世界的祛魅所造成的人的精神沉沦的问题,同时也让黑兹尔获得了对自我的认知。最后黑兹尔对复魅的追寻让他找到了精神家园,奥康纳也借此表达了她希望价值理性重回人间的愿望。  相似文献   
587.
文章着重分析了复社成员对举业及明末学风的批判,并认为复社成员的上述学术批判为其学术实践的转折创造了可能。复社成员学术实践的转折主要体现在治学态度与方法、提倡学术调和、对结社及讲会进行改造、提倡经济之学等方面,其实质在于使漂浮的学风沉静下来,这些新的学术动向进一步影响了清代的学术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8.
沈从文以其描绘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大地和谐的湘西乡村世界,以其塑造的具有自然人性、健康体魄与丰富心灵世界的湘西农民形象,书写了一首传唱不衰的“乡土抒情诗”。沈从文以乡下人和现代文明的双重视野进行审视,进一步展现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毁灭和地之子生命的蒙昧。正是在强烈的毁灭性悲剧感中,沈从文的“乡土抒情诗”显现了源生于中国大地的、被工业文明遮蔽的具有神性的“大地之美”:和谐的乡村世界与善良的地之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乡土抒情诗”体现一种深刻的、自觉的生态意识,复魅了大地的神性之美,建构了一种中国维度的生态思想的新文学。  相似文献   
589.
关于史诗《复乐园》里的第一个诱惑,目前学术界的两种解读都有失偏颇。首先,史诗里的第一个诱惑值得探究,寓意深刻,远不只是试图劝诱处于饥饿中的耶稣施展神力摄取食物,而旨在通过撒旦试探耶稣的身份来展示耶稣坚定的“信仰”。其次,第二个诱惑虽然依然以食物为诱饵,但与第一个诱惑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与其后的几个诱惑情节一起构成史诗的第二重诱惑,是世间荣华的典型代表,锤炼的是耶稣的“自制”和“忍耐”等。更重要的是,第一个诱惑揭示出比“完善‘内在精神’”更深奥的哲理,因为要在不期而至的诱惑面前坚守信仰、忍耐、自制等“内在精神”之美德,前提在于,人必须首先达成“自我认知”,了解自我身份;只有耶稣这样的人才能始终抵御诱惑,才能证实自己身为精神英雄之原型,才能成为弥尔顿史诗里的主人公和英雄。  相似文献   
590.
太原话儿尾作为构词语素 ,使用时内部有差异。从形式、语义、功能、作用以及发展趋向几个方面进行描写分析 ,与普通话必读儿化词对比 ,可见太原话儿尾使用情况 :由南到北递减 ,逐渐向儿化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