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示例: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区,变化  检索词用空格隔开表示必须包含全部检索词,用“,”隔开表示只需满足任一检索词即可!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评估统计数量的有效方法广州轧钢厂肖志华(一)前言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开始注重经济效益,而且对信息的价值也十分关注。由于信息资料的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各行各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抓好信息资料传递的及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2.
张洪阳 《理论界》2004,(4):288-289
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必须做到:依法审计,遵守职业标准;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和所承担的工作相匹配;重视审前调查,充分估计审计事项的风险;认真取证,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对审计报告全面复核。  相似文献   
113.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面临再修改之际,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已势在必行.死刑复核程序之立法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死刑核准权下放导致部分案件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死刑适用标准混乱、立法无序并剥夺和限制了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应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复核方式应修改为赋予被告人律师辩护权,书面审理、凡有争议的案件应采取书面审理与设置听证程序相结合方式;死刑复核范围应采取法官全面审查与针对控辩方提出异议内容进行审理相结合;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不规定具体期限,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规定具体期限;复核死缓案件无论量刑是否偏轻均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  相似文献   
114.
罗海敏 《青海社会科学》2013,(6):111-114,122
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权保障对于维护被告人权利及死刑程序控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死刑复核程序辩护权保障方面取得了积极突破,但相关规定仍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更深入的诉讼化改造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明确辩护律师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权利义务、明确法律援助适用于死刑复核程序,并建立死刑复核阶段的程序制裁机制。  相似文献   
115.
死刑复核权的回收,对于保障人权、提高刑事司法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死刑复核权的回收仅仅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通过加大复核人员的工作责任、提高复核程序的透明度、举行复核听证、实行复核程序律师强制参与制、充分听取辩护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案件及重大分歧案件再复核制等措施,完善死刑复核权回收后的我国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116.
人类刑事诉讼制度在由纠问式向混合式诉讼的历史演进中,对近现代刑事诉讼结构的确立和完善提出了内在要求。以审判权与控诉权分离为前提,被指控人获得了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辩护权成为一项法定权利得到确认并不断被强化,成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在我国,辩护权作为刑事被告人的专属权利,来源于宪法的规定,具有最高权利效力等级,并通过刑事诉讼法将之具体化。然而,具体考察我国的辩护权保障机制的规定,我们发现即使在关涉被告人生命利益的诉讼中亦尚存在重大缺陷。当下中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备受关注,而在这一程序的改造中强化辩护权的保障机制,是实现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机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7.
死刑复核程序具有防止错杀、控制死刑适用、统一适用死刑的功能.对于死刑复核程序功能的发挥应当进行理性思考,不能奢求死刑复核程序解决死刑案件中的所有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死刑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以及一审、二审程序的工作,使死刑案件得到综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8.
刑事诉讼法将死刑核准权授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近年部分下放给由各高级人民法院分散行使,导致了法的效力冲突、死刑复核名存实亡等弊端.死刑判决宜实行核准权归位、异地循环复核,即在最高院的委托、监督和指导下,通过制度安排,将一省内判决的死刑终审案件,根据就近原则依照单向循环模式交由其临近高院复核机构进行异地循环复核,最大限度地降低死刑判决的失误率.  相似文献   
119.
死刑复核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唐代是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的成熟期,其法律规定之细密、复核程序之严密,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唐代立法者从复审和复奏两方面严格规范了死刑复核程序,在制度设计上具有开创性、复核形式具有科学性,同时在制度的适用上面也有例外。为了我国刑事审判与执行程序在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对唐代死刑复核制度的内容、思想的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0.
国家精品课程复核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  周湘林 《云梦学刊》2009,30(6):120-124
国家精品课程复核的目的是对公共资金使用的问责,其制度设计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导向性与可行性原则。依据行政合同的法律要求及问责理论,可以将国家精品课程复核的基本要素界定为:复核主体、复核对象、复内容、复核方法、后果处理等五个方面;参考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可以从输入、过程、输出、支撑和特色五大方面具体设置复核指标:并设置院校自评与外部复核相结合的复核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