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98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7篇 |
劳动科学 | 20篇 |
民族学 | 1017篇 |
人才学 | 145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2729篇 |
理论方法论 | 592篇 |
综合类 | 5517篇 |
社会学 | 550篇 |
统计学 | 1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203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249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21篇 |
2018年 | 103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440篇 |
2014年 | 728篇 |
2013年 | 658篇 |
2012年 | 684篇 |
2011年 | 780篇 |
2010年 | 687篇 |
2009年 | 701篇 |
2008年 | 830篇 |
2007年 | 727篇 |
2006年 | 583篇 |
2005年 | 477篇 |
2004年 | 456篇 |
2003年 | 413篇 |
2002年 | 351篇 |
2001年 | 303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106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尚武"风潮盛行,梁启超感到必须面对"死生"问题。在探讨支撑"死生"问题的理论根据时,梁启超认为其他国家的宗教各自有死后的世界,尤其是佛教追究到终极,而中国古代思想在这方面鲜有系统论述,这是一大缺憾。梁启超试图从佛教和墨学的理论中来探寻死生观的精神依据。但在讨论轮回的时候,梁启超不谈"无我",而着重于"有我",即他重视"有我"在世间的功用。梁启超得到心理学的后盾之后才谈论"无我",还提到墨子的明鬼论,同时要援用"魂学"来补足墨子的死生观。在梁启超那里,"精神"的含义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他原来将"不死"作为"精神"的表现,但后来逐渐将其作为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即"精神文化"而赋予其价值。与此同时,梁启超还注意到不能用西方宗教观念涵盖中国民间文化,将中国民间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而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02.
在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体系中,宗教既可判定为麻醉人民的鸦片,也可提升为人们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还可以概括为满足人们自己信仰的需要。对宗教可能产生的消极性、中立性和积极性的功用判断,要具体联系宗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之关系来估量,不能采取一种静止孤立的方式来片面决断,因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功用论是一种动态的和发展的观点,说到底,是一种辩证法的宗教功用论。故此,以马克思主义宗教功用论之辩证法为依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面对不可回避的宗教问题,要甄别其中不同性质的功用,清除其消极因素,引导其中性势力,倡导其积极效能,以此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相似文献
103.
延边多民族的族源记忆与多元文化形态,随着长期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及相互杂糅的历史变迁,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涵化”现象,并带来了多元共存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凸显着共生效应,促进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4.
潘海会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173-174,187
着重对《达.芬奇密码》的内容实质和创作思路进行分析,试图从小说的描述来剖析丹.布朗的哲学视角。 相似文献
105.
近代北京回族报刊为实现民族振兴与发展,在以教兴族、以民兴族、以国兴族三个问题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其初始着力于翻译伊斯兰教经典,为教义传播和教理研究提供平台。后随时代发展大力提倡新式教育,倡兴近代实业,解决救愚和救贫问题。当中国遭受日帝侵略之际,回族报刊投身于抗战救国的动员中,将国家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实现了民族振兴意识的升华,从而为民族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6.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发展,不仅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世俗化的整体挑战,也面l临着基督宗教“后来居上”的挑战。前者使少数民族宗教的信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者使少数民族宗教的信仰生态产生危机。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宗教的管理和引导,提升云南少数民族宗教的自身文明素质和信仰素质,发挥少数民族宗教的现代功能,建立少数民族宗教作为社会性和精神性资源推动民族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7.
自由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史上,人们普遍认为密尔和罗尔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罗尔斯也在其<正义论>中专门针对密尔的自由现进行分析和批评,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密尔和罗尔斯的自由理论,从而得出他们都坚持自由是受限制的,强调消极自由;所强调的限制中,只考虑了法律责任、公众舆论和社会压力,.没有考虑经济因素;两者都是价值多元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古代与西方都建立过一系列二元或多元关系的文论话语范畴。中、西批评家与理论家不断言说与推演这些话语范畴,逐渐形成颇不相同的二元与多元话语的演进机制,即中国古代的二元互补与西方的二元对立,中国古代的多元分解与西方的多元共建。而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文论,则更多地亲近西方文论的演进机制,即以二元对立和多元共建的方式展开文论对话与理论建设,推衍着现代汉语文论话语。 相似文献
109.
艺术和美学的传统研究通常针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给出丰富的分析和深入的阐释,而生物学研究则探索艺术活动和审美过程的普遍规律。它们在人类本性研究中各有贡献,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性常常被文化生物学、神经艺术史研究者所忽视。例如,艺术史和美学研究中的“移情”与“模仿”机制在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推进中,就存在着忽略文化历史具体性的问题。在多元知识视域中,探索人类的生物存在和文化存在之间相互接合的复杂层次和中间阶段,避免单纯的社会生物学、文化生物学的一元化结论,既是当前部分学者的主要尝试,也构成未来美学和艺术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0.
康德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康德哲学的内在意图与历史意图。康德哲学的内在意图主要是为了通过将纯粹理性贯彻到形而上学的内部改造中,为形而上学及其使用立法,以拯救形而上学的危机,但事实上,康德哲学造成的历史效应是多元的,远远超出其本来的意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