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01篇
  免费   130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管理学   5135篇
劳动科学   299篇
民族学   1996篇
人才学   948篇
人口学   232篇
丛书文集   10920篇
理论方法论   2526篇
综合类   22738篇
社会学   3268篇
统计学   1159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613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799篇
  2020年   774篇
  2019年   931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752篇
  2016年   965篇
  2015年   1796篇
  2014年   3695篇
  2013年   3147篇
  2012年   4000篇
  2011年   3912篇
  2010年   3505篇
  2009年   3298篇
  2008年   4635篇
  2007年   2957篇
  2006年   2205篇
  2005年   2153篇
  2004年   1579篇
  2003年   1445篇
  2002年   1464篇
  2001年   1216篇
  2000年   974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61.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研究武术套路训练对幼儿类比推理能力的影响。其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证实,武术套路训练对于提高幼儿类比推理能力有显性的影响,对今后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敏捷能力起着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2.
263.
苏轼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是大学、中学语文课文之必选。给学生尤其是给中学生讲古典诗词,必须句句讲清楚,不能停留在大而化之的一般欣赏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中的“多情应笑我”如何去理解?历来教学中都按传统的注释:这是倒装句,亦即“应笑我多情”。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高级中学课本第二册的解释是:“应笑我多情善感”,这也是一种省力的解释,以后的课本基本沿袭此种解释。仔细推敲,此释有悖于大词人苏轼的博大情怀和词的意蕴,以及他高超的运用自如的浪漫主义写作手法。从全文立意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264.
论述了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介绍了国外主要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现状;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65.
介绍了1种新型晶闸管散热装置的设计方案,通过三维稳态导热的数值计算,研究了换热器冷却芯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266.
出于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式的不满,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发生重大转变。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不仅经历了从价值研究转向事实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的过程,其研究内容也从制度研究逐渐转向政治行为研究,并深受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影响。但是,早期行为主义政治学并没有大量运用定量研究,也没有从根本上摒弃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267.
许慎在《说文》中引证方言俗语是自觉的。《说文》中的方言研究成果形式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 ,其价值有三 :一是为研究汉代方言保存了具有共时价值的材料 ,二是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言研究成果 ,三是对后人研究方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发。《说文》方言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方言文字学  相似文献   
268.
我们对华北工学院 94、95、96、97级学生 ,分别从入学到毕业 ,进行连续 5年 (每年一次 )的体质追踪调查 ,发现各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变化在基础课教学和专项教学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从不同角度评价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69.
通过对DISCOL实验的介绍,阐明了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协作学习模式的尝试,提出了远程协作学习实验设计与具体操作的几条原则: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作指导、充分体现实验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协作精神、充分考虑实验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270.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出现过世袭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多种选士制度,在这些选士制度中,唯有九品中正制拥有诸多的异称,例如:九品官人制、九品、九品之制、九品中正官人法、中正制、九品及中正等,迄今未有统一、规范,为学界共同认可的名称。在这些名称中,哪个最能反映这一制度的本质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这一制度应以何命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概括起来,围绕着这一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应为九品中正制,一是认为应为九品官人制。前者可参见张旭华《魏晋九品中正制名例考辨》,载《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后者可参见陈长琦《魏晋九品官人法再探讨》,栽《历史研究》1995年第6期。两文对各自的观点做了较为完备与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