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刑法修正案(八)》出台后,对一些条文做出了修改,在盗窃罪上,将扒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的行为具体规范到了条文之中,文章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具体阐述了对于词义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适用,以期有助于对盗窃罪客观方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42.
转化抢劫罪是抢劫罪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立法技术方面,转化抢劫罪属于法律拟制,二者在罪质方面具有同一性。因此,成立转化抢劫罪必须具备:一是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二是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三是主观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是指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现场以及其行为"延长线"所涵盖的场所。  相似文献   
43.
分寸     
张振旭 《领导文萃》2012,(23):121-122
康熙年间,汉中府柳林一带盗贼猖獗。官府为此伤透了脑筋,曾派大批官兵前去盗匪老窝缉拿围剿,无奈,盗匪各个都身怀绝技。结果,官兵一次次溃败归来,损兵折将。这样更助长了盗匪的嚣张气焰,有时在光天化日之下,盗匪在官兵眼皮底下大摇大摆进行盗窃抢劫,可谓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相似文献   
44.
金库10万元巨款被盗,除钱箱被撬以外,金库的门锁丝毫无损,装钱箱的布袋专用铅封完好无损。是内盗?外盗?还是内、外勾结作案?  相似文献   
45.
财产权、人身权是特殊盗窃犯罪侵犯的法益,特殊盗窃犯罪属于行为型的复行为犯。在特殊盗窃犯罪场合,由于犯罪次要客体在刑法保护的法益体系中的重要性重于主要客体,因此,特殊盗窃犯罪既遂应当采用犯罪既遂实质判断标准。在特殊盗窃中,当行为人实施的盗窃行为接触到被害人财物时,行为人的行为即成立特殊盗窃犯罪既遂。  相似文献   
46.
我国修订后的新《刑法》,对危害税收征管罪作了较为完整严密的规定。本文认为其中的第210条的规定欠妥:(1)将侵犯不同客体的犯罪行为,依行为手段的相同而定为一罪,不符合犯罪分类的理论与立法实践;(2)对同一罪设立两种量刑标准造成司法困难。此外,本文还对该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复杂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7.
马嫦云 《理论界》2009,(6):83-84
使用盗窃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行为,如偷开汽车、盗用耕牛、盗接电话线路等等.考虑到它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许多国外的刑事立法给予使用盗窃犯罪以否定性的评价.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列入使用盗窃犯罪一直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对使用盗窃行为的定性和处理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使用盗窃的涵义、使用盗窃罪与一般盗窃罪的区别以及我国刑法中增设"使用盗窃罪"必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8.
当前,“大数据”正裹挟着社会公众的疑惑与期待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普通民众猛然发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悄然纳入到“大数据”的范畴之内,个人行为的蛛丝马迹在“大数据”放大镜的观照下显得无比清晰明了[¨.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尾随而来的阴影不应被忽视.为了从个人信息中攫取不法收益,不法分子纷纷利用五花八门的信息盗窃技术对个人信息进行收集、窃取,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9.
《刑法修正案(八)》将“多次敲诈勒索”予以入罪,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对“多次”的规定也仅有“两年三次”这一句,标准颇为模糊。笔者认为,“多次敲诈勒索”的司法界定应当具体化,否则将平添理论与实务的争议。“多次敲诈勒索”应当界定为一年三次。“一次敲诈勒索”是指在相对独立的时间和地点内,在行为人可以控制的对象范围内,能够使其与另外行为相对分离的一个敲诈勒索行为。每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无需数额限制,也不需要主观上有多次敲诈勒索的故意。此外,还要求均未受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50.
起因 有个法院开庭审(shěn)理一起盗窃案件,某地的A、B、C三人被押(yā)上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