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5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刘基的“大一统”思想,主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是维系统一和安定天下的保障;提出天下发展的方向是“大同”,向往各民族兼容并包、和谐共处;揭橥“大一统”的根本在于保民安民。在元末乱世,刘基深入思考长治久安的治理方略,热切追求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扶翊明朝实现了“大一统”的格局,并提出了“德者主也,政者佐也,财者使也”的一套凝聚、安定百姓的“聚人之道”。  相似文献   
183.
184.
汉武帝时期,经学思想与政治由各自发展而汇入同一时代脉搏.作为这一时期的"儒者宗",董仲舒努力改造儒学,使之成为实用于社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其"大一统"学说适应了汉武帝"德润四海"的需求,从而完成了儒学由上到下的过渡.但是由于汉匈战争,董仲舒的思想对匈奴并没有机会施展.由于有唐蒙凿路和张骞考察所奠定的基础,汉武帝决心对西南夷进行开拓与经营.因西南夷地理位置特殊,且在"四夷"中军事实力最弱,不会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当汉王朝把军队集中于北部边郡,便不可能对西南夷采取像对匈奴一样的武力攻伐.对西南夷的经略实为汉王朝推广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提供了空间.这一儒学思想的实施集中体现在西南夷的开拓道路、置吏及移民方面.汉朝经略西南夷成为董仲舒思想在对待夷夏问题上的第一次成功实践.西南夷的开拓奠定了儒学的正宗地位.董仲舒"大一统"思想成为此后各代王朝的主导思想,对当今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5.
创立于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既有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也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源。从古代思想文化演进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先秦尚贤思想、大一统观念、"至公"理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大一统"的政治观念和公平选才的文化精神构成了科举考试的本质特征,选贤任能是实现"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公平理念是科举制度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科举考试是"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制度化。深入探析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有助于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186.
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都削弱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国力的削弱,使国家难以抵御和控制外族的入侵和内部的纷争,后果都十分惨痛。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规范了行政设置,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为中国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7.
大一统”概念的核心是它的政治内涵,“奉天”与“法古”是其结构的两个维度。通过“奉天”,建立了本源论上的依据;通过“法古”,建立了“三统”、“三世”的历史观,它们共同构成了“大一统”概念的立体结构。这一概念贯穿形上与形下、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是公羊学自然观、历史观和政治观的结合,是宇宙的最高本源和普遍适用的法则。在公羊学理论体系中,“大一统”概念具有核心地位,诸如“尊王”、“三统”、“三世”、“华夷之辨”等重要命题,都从属于它。  相似文献   
188.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9.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0.
董仲舒以春秋公羊学的基本观念为核心,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将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理想和信仰体系一起囊括在他的天人合一即天道观思想之中,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儒学理论和核心价值体系,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使得先秦天道观和王道理想进一步罩上神圣的光环,"大一统"思想更加凸显了政治化、伦理化意蕴,天道教化的理念经由信仰的建构渗透到社会人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