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16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转型时期的中国,"弱势群体"问题正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忧.文章试图以大众传媒的视角切入,从传媒自身固有的社会功能出发,考察分析现阶段传媒在弱势群体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探求通过传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2.
在当代中国,随着经济改革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力正在增强,影响方式正在改变。本文以《征信业管理条例》政策系统运行为例,探讨了大众传媒对对策行动过程的推进、大众传媒展示多方争议促政策优化、大众传媒视角下对对策行动的认知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83.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提高,新闻摄影以独特的魅力进入了全新的数码时代,它以其快捷、生动、全面、直观的视觉优势,在大众传媒中得到空前的发展并获得了重要的地位,图片新闻不仅是报刊等纸质传媒竞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84.
大众传媒与社会控制--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众传媒正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大众传媒主要通过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建立和巩固信仰、社会暗示及教育实现其社会控制功能;大众传媒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有负功能。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将对社会控制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对社会政策的过度干预会削弱正式控制力量、舆论导向的不确定性影响控制效果、不合理的社会暗示容易误导社会成员、公众对大众传媒的过度依赖影响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和谐。认识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正视大众传媒的负功能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5.
乡土美学在复杂的文化情境下,在与各种强权力量的对抗中,针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大众传媒、消费主义的扩张现状,分别从怀旧、人本、神性这三个维度,突显出本身的审美特征,完成了自我的审美超越。在此意义上,无论是作为学科体系还是审美维度之现代乡土美学的建构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6.
《江西社会科学》2019,(3):129-135
<正>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群体为争夺文学生产与传播市场,纷纷介入传媒领域。丁玲、凌叔华、杨刚、苏青等名媛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场域中主编刊物,发挥着意识形态引导、自由主义思想播撒、娱乐消遣等功能,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倾向。名媛作家的特殊身份,使她们在主编刊物时,既关注文学的功利性,也重视文章的审美风格与个性特色,这种包容、开阔的编辑理念,保障了文学的多元发展,丰富了抗战时期的文学图景。  相似文献   
187.
社会动员对于任何一场大规模的社会运动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中国所发生的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这次革命的爆发与社会动员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作为辛亥革命导火索的四川保路运动之所以能够从文明争路发展为武装起义,除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外,更与成功的社会动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川保路运动社会动员与历史上传统的社会动员既有继承关系,但更主要的是还体现了时代的创新性,这是一种在现代化背景下所开展的社会动员,其领导者、动员方式、动员内容都有着根本的区别,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对其后的各种社会动员都产生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8.
"视觉文化转向"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范畴,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美学范畴,更不是一个宽泛的无所不包的"视觉现象总汇",而是一个社会文化学的范畴.大众传媒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传媒视觉化影像传播的发展导致了大众传播的视觉文化转向,并由此导致了整个社会领域一系列的文化变革:文本的边缘化、虚拟影像和虚拟现实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社会进入形象消费和感官消费时代,整个社会开始由以语言文字为主导的理性文化时代,逐渐向以电子影像为主导的感性文化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189.
语言中的性别歧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间歇地留下了无数的印记,无论是英汉语言的语汇、称谓,还是文学作品的话语,每个不同的层面无不被打上了性别歧视的烙印。论文用翔实的语料分析了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及其生理、社会认知、传统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成因,并从政治话语、大众传媒以及文学作品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两性平等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0.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私密话语向大众传媒的扩张充分借鉴了文学叙述手法,采取了新的叙事策略。这既包括形式上的一种创新,也包括内容上的一种调整。形式上,私密话语采用一种口述实录体作业方式,利用双重或多重叙事视角,采取直接个体对应式话语和"场景"叙事。内容上,私密话语倾向于从宏大叙事转向微小叙事,从国家、民族叙事到家庭、个人叙事,从精英、主流叙事到大众、边缘叙事,从一元化、封闭叙事到多元化、开放叙事。具体体现在叙事主体由社会精英转向普通大众,叙事题材由主流话题转向边缘话题,叙述语言更加口语化、方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