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315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作为次级系统的大众传媒通过影响环境认知、促成社会共识、引导社会舆论,对整个社会系统产生能动作用。但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大众传媒的“双刃剑”属性相当明显,既有社会控制的正功能,也存在负效应。因此,需注意探索和掌握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规律,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积极控制,提升和完善社会控制策略,维护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力量,为战胜危机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2.
农民作为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科学素养的高低关系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为培养和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提供了重要渠道。大众传媒培养和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体现在宣传国家的科学政策,提供实用科学技术,营造农村科学氛围,引导农民科学生活等方面。传媒在培养和提升农民科学素养上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存在着不足,需要政府、媒体与农民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3.
由于大众传媒所植根的社会文化是以男权意识为主导的文化,其长期积淀的对女性的歧视,使大众传媒这一两性共同的平台倾斜成男性的舞台,而大众传媒商业化的本性又和男权意识合谋,制造的消费文化使女性更沦为男性欲望的对象,成为被观赏者、被审美的客体,女性在媒体中被物化、异化成为必然。因此,在整个社会宣传两性平等观念显得十分必要,以期扭转大众传媒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44.
手机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在危机发生过程中起着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对社会信息的传播加以有效控制和疏导,以减少危机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危机传播中有深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正视这种影响,构建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应对体系,采取多种措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将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和作为消费文化支撑的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了“美女作家群”、“80后”等一系列文学现象。本文提出“媒介文学事件”概念,从理论上找出这类文学现象运作的一般规律。首先通过特征描述的方式来定义这个概念,其次将定义要素转化成一种类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定义它,并进一步认为,“媒介文学事件”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存在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47.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调查以三峡地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为例,说明大众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希望能从本次调查分析中得到借鉴、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48.
文学经典作为教化培育人感知方式的示范文本,经由学校教育渠道进行传播,受教育者从规定阅读中开始了对经典的了解,并建构自主阅读的选择能力与审美素质;但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功利主义目标的追求,导致学生读者阅读审美心理异化;大众传媒非文学经典阅读信息暗示引导了读者的注意,阅读需求动机呈下位偏移;建构文学经典阅读的理想化场境则必须改变文学教育异常化程序结构,培养读者合理的文学"认知动机",要借助传媒力量,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并将学校文学教育延伸到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49.
汪振军 《中州学刊》2007,1(3):252-255
大众传媒在传播性别观念方面有两面性,一方面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成见,主要表现为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方面的定型化。媒介所强化的性别成见最终影响受众的性别观念和行为。另一方面,如果媒体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具有生命的个体为着眼点,发现和建构人的主体精神,使两性构成平等、对话、互补的良性关系,将有助于改变社会的性别成见,推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50.
大众传媒在社会道德变化的积极作用是:大众传媒的道德理念优化了社会整体的道德价值;其道德权利意识提升了人在道德行为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良好德性提供了社会道德变革中的新观念;其解决道德冲突方式的创新为社会道德变革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和方式.大众传媒对社会道德的消极影响是:信息的泛滥与缺失导致了人们价值观的迷失;道德多元化导致了社会道德信仰的缺失;虚拟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冷漠,削弱了现实的道德关系;虚拟世界的反道德现象不断冲击着现实的道德生活;对大众传媒的癌恋和错误利用导了致现实道德矛盾的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