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3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559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61.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从事的跨文化创作、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均为其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体现。在《大地》中,赛珍珠客观地描写了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图景,字里行间表达出对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普通百姓由衷的钦佩之情。小说中两个主人公王龙和阿兰形象凝结出两个文化主题———弃婴卖童的主题和恋土地情结,都反映出赛珍珠的文化相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362.
水灾是自然世界中频发的全球性现象,其存在不仅表现在对于地理环境的塑造,现实生存的威胁,物质生命的损毁,也体现于神话传说、文献记载及文学表述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符码中.文学中的水灾描述源自强烈的现实关怀,面对20世纪频频发生的洪水灾害,"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直面人生,自觉将现实苦难、时代主题及个体诉求融为一体,穿越于寓言与原型、苦难与革命、人性与文化等主题之间,在纪实与虚构的话语实践中"艺术地"展现了灾害中民众之生存镜像,尤其是水灾的危害后果及人的实际应对.灾害肆虐下的恐惧、破坏、伤痛和死亡,面对灾害时的自私、残忍、扭曲和压迫,抗击灾害中的友爱、互助、牺牲和坚强,乃至对生存与死亡、人与自然问题的深度追问,都为文学提供了可供观照的对象以及"究天人之际"的深层命题.  相似文献   
363.
赣鄱大地     
《社会工作》2010,(19):34-34
从9月25日江西省军供工作会议暨军供工作培训班获悉,2010年江西省有3个军供站被民政部、总后勤部评为全国军供工作先进单位,6名站长被评为全国军供工作先进个人,1个军供站被南京军区评为军供工作先进单位,2名站长被南京军区评为军供工作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364.
《源流》2010,(15)
我越来越愿意相信,《源流》是有鲜明的思想和灵魂的。我们认为,对老区建设成就的界定,不仅仅局限于为老区修通了多长的公路,更大的成就在于我们在党和政府与老区人民之间修通了多长的心路。心与心的距离越接近于零,通往幸福的道路就越接近于无限宽畅。因此,我们对老区的宣传并不局限于《源流》的有限版面,而要尽可能多地体  相似文献   
365.
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认为异国形象的真伪已经不再是关注的重点,而应转移到异国形象创作诸问题上。以此为出发点,从作家的角度对《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的生成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独特的生活经历让赛珍珠在文化和身份认同时产生矛盾和焦虑,宗教的宽容使她希望人们在信仰上抛却狭隘和偏见,最终形成了她混杂的双重文化身份并由此思考它的文化意义。于是在提笔写作时,她开辟了一个阈限性写作空间,以自己的作品告诉人们,人和人是有同一性的,完全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达到沟通和理解。《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正是这三者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66.
周小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7):36-39,123
从文本的词汇、主题结构和故事情节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大地》三部曲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中国形象。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大地》三部曲以人和土地的对等关系为基点,通过认同和差异性词汇相融合和混杂两种文化因素的故事情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既不是"乌托邦"的也不是"意识形态的",而是在中西文化相互映射出的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变化中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367.
以日本遗孤为题材的《大地之子》是山崎丰子"战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在中日都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之一。作品取材于中国东北,故事置于二战后至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大背景下。山崎丰子从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战争遗孤陆一心的视角解读"二战后遗症"——日本遗孤问题,并描写了冬季严寒,土地广袤的东北自然风貌特点,塑造了大爱、宽容的东北人形象。《大地之子》将中国东北描写得鲜活、生动,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当时中国东北的风貌。但是对战争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  相似文献   
368.
《民族论坛》2012,(7):2
<正>"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2012年五溪大地上的"三月三",别样精彩。位于芷江县城北部10公里  相似文献   
369.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探讨了艺术和真理的关系。建立世界和带出大地是艺术作品存在的两个基本特征。大地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亲密的争执关系,在争执中,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之中。艺术植根于大地并且敞开了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370.
11岁的安琪患了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疾病使她日渐衰弱,无法走路。医生对她的康复不抱太大的希望,预测她今后都将在轮椅上度过。但这个小女孩并不畏惧,她躺在医院的床上,向任何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发誓,有一天她绝对会站起来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