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7篇
社会学   2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颖 《社区》2008,(13):4-4
北京到河北廊坊的“大学城”有一路938路公交车,近来由于“票价过低”,而被当地的交通运营从业者堵在了半路,不得不在离终点很远的地方折返回京,乘车人都被迫下车步行几站地到大学城。这种现象持续了几天时间后,不仅没有被制止,反而愈演愈烈,而媒体在此事上的态度也非常模糊,有的说是低价公交跨省出行,损害了当地运营者的利益。近日又有报道说当地政府表态说938路汽车有“非法运营”之嫌。  相似文献   
22.
《新学术》2007,(5)
近几年来大学城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已经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它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社会的发展,给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建设中的兰州榆中大学城为例,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等三个方面对大学城建设对当地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西方国家大学城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平  陈小东 《学术研究》2003,(10):116-118
在国外 ,大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约 90 0年的历程 ,而大学城的兴起则是 2 0世纪中叶以后的事。伴随着战后西方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 ,一批以大学为主体、以城市为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特殊区域相继而起 ,并逐步演绎为“自然发展型”和“规划建设型”两种典型的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4.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位于沙坪坝区虎溪镇重庆大学城内,前身是私立胥宇中学,始建于1940年,曾七异校址,十一次更换校名,并于2008年9月入驻重庆大学城。学校占地68亩,建筑面积2.5万m2,投资达5000  相似文献   
25.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或合并、或升级,各地纷纷建设大学城。如何建设一个比较理想、适合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界和建筑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6.
大学城建设和发展高教产业都是20世纪末在我国出现的新生事物,通过对大学城建设和发展高教产业产生的背景及特点的论述,目的在于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丰富发展高教产业和大学城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对我国的大学城建设和发展高教产业进程产生有益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7.
南京是一座拥有50多所高校、60多万在校师生的“大学城”。做好“大学城”的“菜篮子放心工程”工作,是落实国家15部委关于“三绿工程”的部署和做好全市“菜篮子放心工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8.
大学城是以大学为主体,主要由企业投资、政府协调、指导和采取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模式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枢纽。本文分别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福州地区大学城办学模式“独立-共享”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从大学城模式谈高校资源共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前提下,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探讨微观层次的教育资源共享课题,分析对比了西方大学城的“自然生成”模式和中国大学城的“主动构建”模式,阐述了大学城的定位与功能,总结了大学城在资源共享方面积累的经验,并对当前我国大学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0.
薛涌 《中外书摘》2006,(10):68-71
如今中国赶上个大学扩张的时代。扩招不说,中专升学院,学院变大学,大学城拔地而起,一个大阶梯教室就可以容纳几百名学生。同时,教育质量下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最近竟有大学毕业生的市场“价码”和民工接近的报道。我在2005年初出版的《谁的大学》一书中,要求把北大这样的大学分成几个小大学,并提出大学不能“大”的理念,至今如同对牛弹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