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74篇
  免费   1862篇
  国内免费   894篇
管理学   11056篇
劳动科学   1102篇
民族学   6876篇
人才学   4229篇
人口学   660篇
丛书文集   30110篇
理论方法论   5736篇
综合类   65893篇
社会学   13334篇
统计学   93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046篇
  2023年   2268篇
  2022年   2228篇
  2021年   3202篇
  2020年   2595篇
  2019年   3415篇
  2018年   1163篇
  2017年   2517篇
  2016年   3324篇
  2015年   4776篇
  2014年   9449篇
  2013年   9041篇
  2012年   9975篇
  2011年   10328篇
  2010年   9798篇
  2009年   9952篇
  2008年   10363篇
  2007年   7933篇
  2006年   6847篇
  2005年   6145篇
  2004年   5430篇
  2003年   4887篇
  2002年   4011篇
  2001年   3426篇
  2000年   2469篇
  1999年   1251篇
  1998年   606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弊端及其与现代化的冲突 ,在与西方现代化作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论述了市民素质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强市战略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锦州市民素质现状分析 ,提出锦州市民素质建设模式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把文化、生产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列在一起 ,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对文化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本文对此提出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4.
105.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时代特点、学风状况、自我组织特点、大学生与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要义──读《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王成儒蔡方鹿、黄海德、向世山、黄小石四位合著,并由蔡方鹿先生负责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已于一九九三年四月由成都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以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为总题目,反思历史,研究现实,通过探讨与阐...  相似文献   
107.
庞晓宇 《学术论坛》2003,(4):135-138
文化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内涵十分丰富,不易归纳概括,因此,人们至今也没有给文化下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然而,作为客观存在着的文化的外延,却是能够被感知、被认识的.文章通过对文化外延表现形态的分析界定,从总体存在方式的角度,把文化的表现形态划分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知识形态的文化和物质形态的文化三大类.  相似文献   
108.
梦秋 《天府新论》1994,(4):95-95,F003
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述要梦秋由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安徽大学、黄山文化书院、徽州师专、《江淮论坛》和《徽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等单位和团体联合发起并主办的“胡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研讨会”,于1994年5月28─—3且日在黄山市屯溪举行,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109.
闽越文化是福建地区上古时代居民创造的地方文化。闽越国文化的形成除了表现在风格一致并自成系统的日用陶器方面外,还表现在宫室建筑、城邑建设、铜、铁器生产、文字、艺术以及政权组织、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方面。其中陶器则是衡量同一文化和特定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闽越国文化在中国秦汉文化史中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是这一时期中国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0.
麻艳香 《社科纵横》2004,(4):153-154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在新世纪 ,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艰苦奋斗的内涵及其意义 ,联系新世纪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实际 ,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