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84篇
  免费   2301篇
  国内免费   739篇
管理学   11056篇
劳动科学   1102篇
民族学   6870篇
人才学   4229篇
人口学   660篇
丛书文集   30106篇
理论方法论   5732篇
综合类   65886篇
社会学   13249篇
统计学   934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940篇
  2023年   2268篇
  2022年   2228篇
  2021年   3202篇
  2020年   2595篇
  2019年   3415篇
  2018年   1163篇
  2017年   2517篇
  2016年   3324篇
  2015年   4776篇
  2014年   9449篇
  2013年   9041篇
  2012年   9975篇
  2011年   10328篇
  2010年   9798篇
  2009年   9952篇
  2008年   10363篇
  2007年   7933篇
  2006年   6847篇
  2005年   6145篇
  2004年   5430篇
  2003年   4887篇
  2002年   4011篇
  2001年   3426篇
  2000年   2469篇
  1999年   1251篇
  1998年   606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 ,在简要论述蒙古社会传统状况的基础上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探讨蒙古人入驻西域后所受的西域文化影响。蒙古人在入驻西域时是以统治民族自居并希冀以本族文化影响当地诸族文化的 ,但在漫长的风雨沧桑中经几百年多民族交流、合作与互动以及西来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影响 ,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当地文化影响而最终成为维吾尔民族的成员。这是文化互动、民族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2.
傩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一种原始信仰,是指导人们思想言行的一种“意识形态”。简而言之:从原始信仰的角度来说,“傩文化”就是“神农文化”,是古代中国农耕民族为了祭祀农神———傩神而创造出来的原始文化;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是神鸟的崇拜者,所以“傩文化”也就是“鸾(luan)文化”;从生产的角度来说,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民族最早种植的是糯稻,所以“傩文化”也就是“糯文化”。由于原始人的语言简单,同一文化中的不同内涵,往往是用一个相同的音加上声调变化来表达,有了文字之后,就用象形、会意、记音等方式来…  相似文献   
43.
早在商周时期,土家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湘、鄂、渝、黔四省接壤地区, 受地理环境、自然和经济条件影响,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习俗文化土家族习俗文化丰富,风格迥异,主要反映在其居住、服饰、婚娶、生育、节日、丧葬和日常劳动等方面,西兰卡普、吊脚楼等有很强的生活实用性,“过年”、“社巴节”、“四月八”、“六月六”等节日则带有很大的游乐性质。二、语言文化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羌语支。土家族有两个方言,即:南部方言(现有4千多人),北部方言(有17万多人)…  相似文献   
44.
土族花儿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族花儿曲调多样 ,内容丰富 ,艺术特色鲜明。土族花儿呈现出的艺术个性 ,是土族文化个性的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45.
易只 《民族论坛》2004,(2):44-45
如今这位年届&&岁的老人已只身走过将近)'个省$市+区%的村村寨寨#画下了('余个少数民族的生活片断*其事迹在许多谋体上有报道#民族论坛*'*年第一期也曾报道#画家认为我们的那篇报道为他的湘西之行作好了铺垫#特关照我们发表该组素描#以对故乡的父老乡亲&对热心帮助他的各级故乡干部作个交待*~~行万里路 画千幅画——湘籍画家易只“祖国万里行民族风情考察写生”湘西站作品选@易只$贵州省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46.
藏传佛教诸教派中影响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塔尔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被树为鲁沙尔镇、湟中县乃至青海省发展旅游业的特色品牌,在实现“旅游兴青富民”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开发和利用塔尔寺蕴藏的丰厚文化资源,具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7.
引起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低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自主性拓展学习和训练。网络图书馆为大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研究精神;有利于自主协作学习方式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强化信息意识、开办相关知识讲座、提高信息检索能力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构建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因人而宜进行个性化教学辅导。同时图书馆也要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8.
何以"当大事"--双凤村丧葬个案的人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意义框架和社会互动模式之间的不和谐来解释一些仪式中的矛盾冲突的分析方法是极具启示性的。这种分析是对一味强调文化的平衡系统、社会的内部稳定以及永恒的结构从而难以理解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的功能主义的超越,是人类学话语空间扩展。土家族山寨双凤村的一个充满了种种冲突的葬礼,则凸显了文化以及社会内部的矛盾因素是造成社区生活冲突的更为内在也更为重要的因素。仪式的举行还表明了遵守传统规则的必要性,而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遵守规则还意味着制定规则以及改变规则。  相似文献   
49.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50.
民俗学研究中的政治特性是客观存在,但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先从史的角度探讨了民俗学源起时的政治胎记,民俗学发展中的政治斑痕;又从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中梳理出民俗学政治色彩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约束,进而对当代中国民俗学的政治定位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