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64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管理学   3550篇
劳动科学   269篇
民族学   542篇
人才学   2823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5411篇
理论方法论   1887篇
综合类   26360篇
社会学   7231篇
统计学   15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1063篇
  2019年   862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806篇
  2016年   1214篇
  2015年   1833篇
  2014年   4319篇
  2013年   3426篇
  2012年   3801篇
  2011年   4758篇
  2010年   4066篇
  2009年   4428篇
  2008年   3756篇
  2007年   2665篇
  2006年   1860篇
  2005年   1630篇
  2004年   1157篇
  2003年   1104篇
  2002年   1014篇
  2001年   852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61.
编读往来     
2008年,我们新开辟编读往来这个栏目,旨在加强编读间的互动、合作,目的只有一个:把杂志办得更好,满足读者更高的阅读需求。借助这个小平台,我们愿为您热情服务,与您真诚沟通!  相似文献   
162.
欧美人名的汉译应遵循两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历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包括从主原则,正确处理各种形式的外文人名、使用统一的音译用字和标点符号等内容;历史原则即约定俗成的原则,对一些使用时间长、频率高、范围广的译名.即使属误译.也不应“正名”。  相似文献   
163.
科技文章是讲事物的客观规律的,逻辑就是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搞科技翻译必须运用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贯穿于科技翻译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大量译例解析,论述逻辑分析、逻辑判断和逻辑推理在科技翻译过程中词义辨别、语法分析、原意表达等诸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4.
2006年5月18至19日,中国高校社科学报界代表300余人云集苏州大学,庆祝中国高校社科学报诞生100周年。会上宣布了第三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优结果,并对近年来取得优异成绩的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进行了表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获得“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殊荣,“科技哲  相似文献   
165.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就是消费者。因此,作文应心中有读者,就是要虑及读者阅读心理,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在写作时,不妨“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166.
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教学都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江西农业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作为个案调查对象,分析了当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7.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为新时期大学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大学内部民主和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加强和谐大学建设,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8.
图式理论在外语阅读教学中有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片面强调该理论的正面作用,孤立地使用此方法进行外语阅读教学,应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其他英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9.
人文精神的提出与实践跟大学息息相关。大学人文精神由来已久,跟大学自身特性紧密相连,它的培育方式多样,开设文学创作课是有效的方式之一。诗歌创作课的实例,说明了这一形式能够为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奠定内涵与方法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0.
《野草》不仅将文本内涵由解剖自己扩张到解剖社会,意蕴的深刻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之中弥散,而且艺术表达也由诗的散文向着诗的杂文过渡,诗情的激烈在更为多样的抒发之中宣泄,从而达到了耐读与可读的一致性。特别是在《野草》中,诗情的咏唱经过了由紧张而松弛,再到松弛而紧张这样的相对集中的创作过程,终于使诗情咏唱臻于张弛有序的节奏化境地,以呈现独特而卓异的象征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