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22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张岱原是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的纨绔子弟,明亡后在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致力于明史的纂修。他对《明实录》屡遭篡改及各种当代史在编纂过程中的任情褒贬、曲笔讳饰等种种弊端深恶痛绝,决心对明代历史进行全面的整理,订正其中的“诬妄”。其史学代表作《石匮书》、《石匮书后集》具有“事必求真,语必务确”的特点。在体例上仿效《史记》,但有所创新。其中序论集中反映了张岱的历史观及其对人物、事件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562.
上世纪20年代初,日本佛教美术学者、净土宗学僧小野玄妙、常盘大定、关野贞先后对山西省五台县唐代佛光寺东大殿内塑像及寺内两座唐代经幢探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于上世纪30年代末对佛光寺经幢题刻、唐人题记甄别爬梳。诸先师于建筑、壁画、雕塑领域发前人未发之覆,功不可没。佛光寺唐人刻记题记"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身份及相关人事无人问津,笔者不揣浅陋,率尔操觚,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63.
清诗承明制,复古习气不改,此其同;明人喜言唐,清人则多尚宋,此其异。清人编辑宋诗选本,作为对清代宋诗运动的一种回应,也打上了极其鲜明的时代诗学思潮印记,并成为选家诗歌审美观念的实践载体。然究其实,此种行为,并非仅体现为编选者单纯的文学活动,它还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地域文化、选家素养、刻书水平、藏书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受这些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清代宋诗选本的编刻上,则呈现出鲜明的地域不平衡性特征,即编刻活动主要集中于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564.
颜强 《决策导刊》2010,(8):23-24
2010年.宜居大足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宜居重庆的决定与工作部署。立足“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和“联合国人居范例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565.
中国各层级政府与市场边界渐次明晰,其偏好、结构、流程和习惯将给公众留下灵活腾挪的选择空间在浩浩的经济长河中,但凡一项重大战略在全社会达成共识,必然引致舆论场频繁互动。尽管言论的分野在一定层面上有助于修正这项重大战略,然而对执行和推进这项重大战略的  相似文献   
566.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在统治者的积极倡导下愈演愈烈,文人对科考做官趋之若鹜,在文学史上频繁出现专门的科举小说。其中,《醉醒石》颇具生活气息,旨在揭世道倡伦理,作者将科举制度和士人的真实状态及自身看法都反映在小说里,笔下的文人秀才也更加贴近生活。他们大多生活窘迫,却对科考和情义十分重视,展现着儒家士子科举制度下最真实的心态。  相似文献   
567.
正要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当数咸阳城外的鸿门宴。楚汉相争,项羽在鸿门设下饭局,宴请刘邦。他有大把的机会杀掉对手,结果呢,先是项庄舞剑,后是樊哙闯帐,接着是张良献玉,终于活生生放走了对手。如果那次饭局上项羽的心再狠一点,就没有汉朝  相似文献   
568.
治盗     
罗强 《领导文萃》2014,(8):102-103
正汉武帝末年,盗贼纵横,群匪乱起,大小团伙若干,武帝派使者着绣衣,持虎符节仗,调动军队围剿,斩首达一万多。为彻底杜绝民众造反,颁布了一道叫做"沈命法"的法令,该法规定:盗贼兴起而没有发觉;发觉了而不去剿捕,或剿捕盗贼的数量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各级主管官吏将受到严惩,二千石及以下的一律处死。  相似文献   
569.
笔者认为2011~2012年考古发现的神木石峁先夏时期古城遗址(与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处于同一时期,属于中国先夏史研究范畴)很可能就是黄帝都城昆仑。鉴于黄帝族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成员,黄帝对中华文明有着巨大的贡献,发现黄帝都城昆仑遗址(神木石峁)意义特别重大,因此希望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和学术界的更多关注,组织开展专题考察论证,以便及时确定黄帝都城昆仑遗址保护方案和黄帝都城昆仑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再现失落已久的华夏神话历史。  相似文献   
570.
正斗碗寨下、濑溪河畔、双岔河旁,座落着一座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的校园——重庆市大足区中敖镇中心小学。中敖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为鳌溪书院,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2011年秋,因学校布局调整,该校迁入原中敖镇初级中学校址,占地26849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分开,现有32个教学班、1870名学生。中敖镇中心小学地处农村,长期以来,如果从应试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