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22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苗族"刻道",汉译开亲歌,上面刻有27个符号。按照组合情况,分为独体与合体;按符号与实物的关系,又可分为指事与象形。它们对认识文字符号有重要意义:刻符是文字的源头之一,指事与象形两种造字法都是产生较早的造字法,文字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指事符号最早应该指具体的事物。  相似文献   
592.
2014年10月10日,重庆文理学院举办"石天河作品研讨会",与会学者、诗人们就石天河的诗品与人品、诗歌艺术特点和诗学理论价值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一致认为:石天河的自由独立意志、理想主义和不惧强暴的斗争精神是其高尚人格的内容,也是其沉郁悲愤却充满希望的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源;石老打通古今、融会中西的诗学理论著作《广场诗学》富于极高的创造性,对于诗学理论研究以及诗歌创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93.
明代末年,计成在仪真县的西南部钥匙河上的新济桥附近设计、建成了“寤园”,“寤园”在清代已经被毁坏。由于河流改道和其他原因,“钥匙河”“新济桥”以及“寤园”的位置长期以来无法确定。考证结果表明:今天的金斗河东段就是古代的钥匙河南段,“新桥”的位置就是明代的“新济桥”的位置。“寤园”的位置应该是长江北侧、新桥以西,从“花园庄”向北直到“美人石”“花园跳”的一大片区域。  相似文献   
594.
595.
郭王璐 《领导文萃》2015,(4):142-143
这里,是风光旖旎、绿树环抱的白鹤岭南麓,毗邻景色独秀的万石植物园、隔着繁华的深田路,与遐迩闻名的中山公园隔街相望;这里,曾有数百顷稻花飘香的良田,现在,良田虽不在,但沃土滋养,桃李花开香满径;这里,高举"教育先行"的旗帜,在凝重的历史、悠久的岁月里,铭刻着师生求索真理,振兴教育的艰辛步履。这里,是我可爱的学校——福建省厦门第  相似文献   
596.
倘无古老而缄默的山岩即命运横亘于前,心灵的波涛便不会如此壮丽地飞溅起来而化为思想。  相似文献   
597.
安琪 《北京纪事》2014,(4):63-65
正施凯文现在付出所有精力所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他创建的Jing.fm网站尽快走上正轨。这个网站提供的服务是为用户找音乐,如果你不知道歌名,不知道演唱者是谁,甚至不知道你想听什么歌,只要能描述出你想要的感觉,比如"忧伤、失恋、老歌、清晨……"它就能为你找出歌来供你选择。施凯文这样描述他想  相似文献   
598.
史前大传统的考古新发现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重要的知识创新意义.文学人类学者思索华夏第一王朝即夏文化的源流,将目光转向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建城用玉器现象,参照北方萨满教的活态文化实践,解读为辟邪驱魔的精神防卫功能,归结到玉石承载神力的信仰观念.对文献中有关夏桀修建玉门瑶台之类神话建筑物的说法提出大传统背景的新解读:史前建筑用玉的真实情况如何被后人夸张为夏代玉质建筑.  相似文献   
599.
登梅岭     
傅健羽 《老友》2013,(6):20
  相似文献   
600.
冯雅辉 《经营管理者》2011,(1X):341-341
<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正以令人惊喜的速度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以其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