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重庆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特大城市,应大力发展一批具有综合功能的卫星城市。根据卫星城市布局一般规律,重庆大都市圈应重点打造形成“一核七星、环形拱卫”的中心城区——卫星城市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卫星城市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机制,创新卫星城市开发模式,完善卫星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推进主城与卫星城市产业的多重整合。  相似文献   
32.
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探讨其空间范围、空间结构和成长机制是优化都市圈规划的重要工作基础。选择与上海大都市圈相类似且发育更成熟的东京都市圈作为比较案例,基于“2018年东京都市圈城市交通特性调查暠数据测度东京都市圈中心—外围的通勤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关系网络视角对东京都市圈通勤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进行分析,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东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东京都市圈空间范围大致为11300平方千米,并且有明显“核心—外围暠结构,形成了以东京区部为核心的东京都市圈5个圈层;第二,通勤率指标仍然是体现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之间紧密劳动力联系的重要考察标准;第三,轨道交通建设、经济发展、时间距离以及人口规模等指标都对都市圈空间结构产生影响;第四,东京都市圈空间组织具有多层级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以上四点研究发现对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3.
大都市圈的成长阶段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都市圈是一个由单个地位突出的具有国际性的核心城市和几个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相应城镇群落所组成的规模层次分明、功能结构合理、经济联系紧密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空间发展实体。大都市圈过程即大都市圈的成长与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一般要经历各城市圈竞争发展、大都市圈培育、大都市圈发展与扩张、大都市圈创新发展等四个阶段。大都市圈过程的动力来自于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发达、市场和制度规范等条件基础上所产生的合理的区域分工、竞争与互补以及政策推动。  相似文献   
34.
日本城镇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庆新  张秋阳 《城市》2013,(8):34-37
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5.
《城市观察》2009,(1):191-192
王圣军在《创新》2008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提出要加强大都市圈发展经济整合机制研究。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驱动下,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主体已经不是企业,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圈或大都市带。最近十几年,  相似文献   
36.
《华人时刊》2005,(5):50-51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是华夏九州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徐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享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十佳造林绿化城市等美誉。徐州还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目前,徐州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在江苏省列第五,在淮海经济区排名第一,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1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41位。  相似文献   
37.
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力冲破国家界限.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空间都具备国际竞争力,只有那些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地区才具有竞争力。而且只有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才能不断孕育出新的社会分工和就业机会.才能吸引人才和财富进入.才拥有国际竞争所需要的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才有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38.
关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上海大都市圈不应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单极,而应该是由多个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的城市构成的多极;应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联度而不能仅从地理、交通来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外延,一些距离上海相对较远,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亦应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上海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由上海大都市圈为核心的苏浙沪三地共建才能实现。建立上诲大都市圈和“四个中心”,苏浙沪两省一市应建立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9.
广佛都市圈虽有了宏观战略定位,但这个都市圈究竟采取哪一种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建设广佛现代国际大都市圈路在何方?我认为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建设广佛国际大都市圈的唯一选择。给广佛都市圈以这种新战略定位,并非我们的主观愿望所至,而是绿色时代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0.
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大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口在短时期内的高速集聚。对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粗放型经济占主导的发展模式下,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较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质量总体有了较大提高,但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还没有转向良性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潜能有待进一步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