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omment on “The Intersubjectivity Aesthetics”——A Response to Mr. Yang Chunshi,Thought on Farcicality and Laughter,The Series of Translation Errors in New Times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Seeking Truth before Seeking Creativity,A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Xian” (County) ——A Discussion with Prof. Tang Degang……  相似文献   
62.
佛学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挖掘、学习和借鉴其中的精粹,对于丰富当代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佛门的教育智慧,概括起来主要有:一阐提人皆能成佛;残缺之人亦可悟道;随机应变,随波逐浪;宽容大度,徒自省悟;肯定自己,接纳自己;以戒为师,成就自己;看清自己,自走自路;充实内功,不宜妄求;自悟自度,自己开眼;黄叶止啼,激发兴趣;磨砖为喻,启生心智;讲活讲透,顽石点头;道在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63.
黄庭坚出于佛禅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有意创制艳情词.这首先与他的佛学经历、佛学修为,禅宗特别是黄龙派的刚猛禅风有关;其次,与佛禅的女性态度,以及黄庭坚本人所受到的佛禅无差别对待"中道观"的思想有关;再次,与他的词学现有关,他所秉持的词学观,也深受佛禅思想影响.南宋陈善、朱熹等人,对黄庭坚创作艳情词的良苦用心和慈悲用意,做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4.
在近代的佛学热当中,“先进的中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将文化建构的思考聚焦在佛学资源的发掘上,力图将佛学有关人生终极关怀的学说,积极有效地转化为新文化的建构元素,但基于不同的文化理想,鲁迅与梁启超对于佛学的价值取向,则表现出了本质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典型地反映出近代中国在文化转型时期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建构理想和价值择取导向。  相似文献   
65.
王子一和陈沂身处明代前期,其曲作中流露出明显的避世出尘之情。就题材而言,王子一的《误入天台》敷陈阮、刘故事,同时增饰了神道叙事框架,使该剧敷陈上浓郁的道家色彩,陈沂的《苦海回头》以剧作家自况,表达出逐臣迁客的落寞情致;就主旨而言,两剧在抒发离尘别岸之想时,也流露出元明之际文人复杂的心态和明代前期文人的精神困境;就语言而言,两剧善于利用宗教智慧点染出清雅、禅意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6.
在当代欧美学术界,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潮流:即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去解读佛教,或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测佛教精神训练的神经生理机制。近年来,欧美学术界的这种风潮,也传入到中国学术界,并成为了中国佛教研究现代化的一种方向。因此,在当代中国的佛教研究中,如何正确看待佛学与科学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学术界的佛学科学化研究,是基于西方哲学与科学立场的,或者说是非佛教本位的。在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佛学与科学的关系,尤其是基于中国传统佛教的立场,去处理这种关系,是十分关键的。太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较早开始思考佛学与科学关系的人,而他的见解,对于今天佛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佛学自东传中土就开始其永未消歇的俗用过程,俗用使佛学走向民间,使佛教教义与民间风俗相联,为重构中国文化的体系奠定了基础。俗用佛学与寺院佛学是并行互补的两个方向,前者重效行,后者重经义,反映出人们信仰追求的不同层面。从佛学俗用的趋向看,主要有俗信与迷信两条路径,它们互有联系与离异。  相似文献   
68.
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人,其特殊之处在于他从小由于家庭的原因就受到佛教的熏陶和对佛教进行长期研究,尤其是在其政治上受到挫折、遭受排挤时,其更加关注和研习佛理,以此能从佛理中找到精神慰藉,因此,佛教对其精神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所从事的诗歌创作活动也必然带上佛教的烙印,其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技巧上都与佛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众多方面呈现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69.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幻中有理,这个理就是宋明两代已经佛学化了的心学。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因此《西游记》是一部昭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真谛的文化小说。  相似文献   
70.
在《儒林外史》中,诸如本体性空、无常空苦、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经世济众等佛学思想比比皆是,体现出一种"以无住为住处""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感和禅意。深入探寻隐含在《儒林外史》中的佛教内蕴,有助于更好地审视这部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