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4篇 |
劳动科学 | 12篇 |
民族学 | 20篇 |
人才学 | 17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94篇 |
理论方法论 | 72篇 |
综合类 | 382篇 |
社会学 | 131篇 |
统计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89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1.
周小兵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2):49-52
格调与气象是书法品评的两个维度。格调貌似说人,实为品书;气象貌似说书,实在评人;虽然品评角度不同,但两者存在着互证互通的关系。格调的思想存在于古代乐论与诗论中,特别是元朝《唱论》中声音调合与明代诗论中正体高格的思想,帮助确立了书法上馆阁体的地位。与书法格调的逐渐定型不同,书法气象往往常新常变。气象和创作者的思想及其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它反映了创作者内在的生命力与外在的表现力达成统一的状态,是艺文品评的另一不可或缺的维度。 相似文献
92.
王雷松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36-38
张载在批判前人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人性二重说。他认为天地之性是至善的,只有圣人才具备;气质之性则由于秉气的刚柔、缓速而具有善恶混的特性,这是多数人所具备的。人只有通过“善反”、“成性”和“知礼”的途径来“变化气质”,才能实现成仁成圣的理想人格。张载的人性说将超越本体的道德价值与人性的现实层面统一起来,拓展了对人性问题的阐释空间,成为宋明理学人性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94.
张锦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3):16-22
朱熹以"天地之性"言"性",其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以"理""物"为坐标,"天地之性"是"专指理言",却仍然是"性",使"性"的考察提升到"理"的高度,进而可整体地、形上地论"性",同时也使"性"始终就着"物"来说,界定了"性"的理学内涵,明确朱熹理学视域下人性问题思考的基本范式,即以"性"而论人性;二是以"气质之性"为坐标,与"气质之性"相对,以"天地之性"言"性",既使"性"的考察从"性"的实然层面抽离出来,又在理学视域下重新厘定"天地之性"("性"的本然状态)与"气质之性"("性"的实然状态)二者间关系,进而给予传统儒家"性善"论理学解释,同时也为理学工夫论奠定了哲学基础,指明了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95.
有意识熔山水风光和人生哲理于一炉,炼就一篇篇短小精粹,脍炙人口的山水哲理诗,这可以说既始于宋也成熟于宋,而苏轼又堪称这个领域的佼佼者。社会及个人因素决定其山水诗独具奇趣妙理,而这些富含理趣的山水诗并没有违背诗歌的本质特征,因而在诗坛上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96.
周艳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6):19-26
《尚书》中的“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在后世经学阐释中逐渐开启了“狂”与“圣”之间的分野,宋代以降屡有对“狂”“圣”分野的质疑与重释,明代关于“狂”与“圣”的讨论开始往“心学”之路上走。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思想框架中阐释“狂”及“狂者胸次”,“圣”及“圣人气象”。王阳明认为,狂者依良知真是真非而行,在行为上“嘐嘐圣人而行不揜”,有“凤凰翔于千仞气象”。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将成圣的根据牢牢安置于人的内心,“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将圣人之道与自己的致良知之学绾合起来,高屋建瓴地提出“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在他的思想中“狂”与“圣”渐趋弥合,在他的人格上“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也渐趋融合。“狂者胸次”与“圣人气象”趋融的关捩就在于“裁”。以“致良知”裁之,“狂”之资与“圣”之质在阳明的人格上趋于圆融自如。 相似文献
97.
王芳恒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1(4):5-10
由于受达尔文进化论和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近代以来的中国学者一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过去人类解决不了,而不得不寄托于宗教的问题,现在已由科学解决,所以宗教的势力已经减弱.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西方的科学虽已取得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宗教并未退缩.冯友兰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的哲学是贫困的哲学.西方的哲学家们不去研究"安身立命"的大事,把本该由哲学解决的问题,让位给宗教.冯友兰发扬了中国思想以哲学代宗教之传统,提出了可以作为人类"安身立命"之所的"天地境界".主张"以哲学代宗教". 相似文献
98.
王培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2):14-20
"气象"在宋代文化中是一个涵蕴丰富、具有多重品格的文化范畴。以周敦颐、二程、朱熹等为代表的两宋理学家,试图以"气象"作为沟通天地、生物、人的途径、渠道及目的,"观天地生物气象"、"体贴气象"、"持养气象"与省察"圣贤气象"、"孔颜乐处"等,作为求"道"的方法、途径兼目的而成为理学体系的重要范畴。"气象"以情感体验与审美的方式探及到了宇宙论与道德论的会通问题,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是超功利的美学境界。这一特征,内在地沟通了诗歌的诗性品格与理学的"气象"特性。境界、审美与情感体验,是决定理学"气象"范畴具有诗性品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
王安石成性论作为一种道德实践工夫论,是其人性论的道德实践工夫层面;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和国家观,则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的成性论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道德修养、道德实践工夫学说。张载的成性论以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区分为前提,这种区分实际是对现实人性之不完善、不完美的另一种表述,虽不等同于王安石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相似文献
100.
程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4):95-100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溢为生命精神之平淡,完成诗、人、道之圆满统一.它标志着苏轼经由山水审美而追求内在超越,肯定个体感性生命又调谐社会理性要求,尽性以至命,塑建全新理想人格而达到“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