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5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4篇 |
劳动科学 | 12篇 |
民族学 | 50篇 |
人才学 | 30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31篇 |
理论方法论 | 68篇 |
综合类 | 901篇 |
社会学 | 344篇 |
统计学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148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90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31.
析儒家思想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挖掘“天人合一”的精神资源,强调和实践天人和谐的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说,为城乡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功在当代、荫及子孙;同时对于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对待自然,防治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近代中国政治身份的观念构建,可以通过与“民”相关的概念集群来考察。既定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研究主要基于外来观念框架,只关注“国民/公民”作为政治身份构建的基本概念;而“天民”作为本土性的身份概念,更富有传统伦理层面的基础性意义,为晚清士人熟知却被后人所忽略。其实,在康有为对“大同至公”理念的论述中,“天民”与“国民/公民”只是同一身份观念的不同表述,天民观念以男女夫妇为逻辑起点,依照人伦秩序逐层展开“独立”与“平等”的价值讨论:“独立”运用于“人道”语境,并非论及个体理性,而是重申合乎公理的“人欲”;“平等”运用于“人伦”语境,并非讨论自然权利,而是抹平等级差异的家国天下关系重构,由此呈现的逻辑顺位是,“民”首先是道德主体,其次才是政治主体。以康有为的“天民”论述为中心,回到晚清政治反思与伦理重塑的问题域,发见近代政治身份观念构建过程中的伦理基础,及其在现代中国转型过程中的作用,自有其必要。 相似文献
33.
孙林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28(6):1-8
本文主要探讨了西藏古代的一个类似中原地区的"绝地天通"传说, 通过比较, 认为这个传说中的事件象征着在吐蕃"王政时代"——"十二小邦"阶段, 苯教开始从原始宗教走向制度化宗教。与中原神话中重黎接管了司守天地的职能以后能够沟通天地的只有巫师一样, 吐蕃在止贡赞普割断了他通天的光绳后, 以王家葬仪为代表的仪式便逐渐成为制度化、规则化的权威法度, 并渲染着那远离了普通民众的神性, 通神和代神传谕的能力成为一种"专利", 成为一套由神巫和部落联盟首领掌握的宗教仪式体系和知识类型。 相似文献
34.
35.
先秦儒家思想的共同目标是结束乱世,实现从天下无道向天下有道的转变,使人们生活在一种具有安全感和稳定感的社会秩序之中。先秦儒家秩序建构思想的终极依据可以归结为天:秩序本身及其规则来源于天;秩序建构主体的智慧和权力来源于天;秩序建构的核心价值及其崇高性来源于天。以天为秩序建构依据的思想后来为董仲舒所发展,并且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关于太极、道、神、天等概念的分析得出其皆须在阴阳二气层面上来说,即都指阴阳健顺之德,由此指出船山气化思想其关注点并非是在于揭示万物如何产生这样一宇宙论意义上的问题,而是在于解释万事万物之各循其道之根据问题,此根据即是阴阳健顺之德. 相似文献
37.
伏羲与太昊是两个人而非一人。两人出生地不同,世次关系不同,部落图腾不同,姓氏不同,在远古氏族部落中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在先秦史料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在可读史料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称为一体的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氏陵墓实属太昊之墓。而根据史料查实和地下文物印证以及湖南楚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论证,湖南平江天岳幕阜山应是伏羲氏之陵,其下有“皇坛”,有四十八灯,四十八柱供奉着手捧八卦的伏羲神像.且历朝多遣官致祭。相传幕阜天岳,舜帝所封,即为《禹贡》之东陵,楚国之东祠,与《史书》记载伏羲去世“崩葬南郡”地望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8.
夏目漱石对于基督教的态度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嬗变过程,内心呈现出极端的矛盾,他反对宗教中的偶像崇拜及形式主义,憧憬宗教的道德伦理和超越思想。夏目漱石关注宗教主要是出于"生存困境"和道德上的探寻。基督教宣扬真、善、美,道德、良知、宽容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正契合了他的文学理想。他的文学真正地追问人的生存状况,希望从宗教中能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意义在于超越生存困境,塑造崇高人格,提升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39.
反思并确定文化的形而上来源、根据和意义,是文化哲学建构的重要使命.中国在经历了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演变之后,寻找并确立中国文化对人生的绝对价值和基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哲学议题.从这一视角看,具有准宗教意味的儒家文化确信人与天之间具有神圣性、终极性内在关联,人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配天同天,从而使人生培育起指向绝对永恒的终极依据,进而也为个体的现实人生提供具有无限性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0.
关于人天依存的科学考察及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考察了部分自然科学如中华医学、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现代生物学、当代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学科领域中人与大自然即人天相互依存的科学素材和学术思想,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哲学理论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