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新闻为天职,社会之耳目”的新闻观,是徐宝璜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作为一种新闻本位思想,它对中国现代新闻事业具有积极意义:第一,提倡新闻民主,鼓励民主就是要让民众参与和竞争。参与的重要标志在于表达意志,表达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来实现。所以,新闻媒介就必须收录社会各阶层的声音。要求媒介必须以事实为前提,成为收集各阶层信息的耳目。第二,强调舆论监督。媒介既然是“社会之耳目”,民众可以通过舆论的方式监督执政者的行为。第三,促进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政治改革的进程。媒介作为…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提倡女性解放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低,胡适对此有较深刻的认识,他说:“古来相传的家庭制度,把许多极繁琐的事看作妇人的天职:有钱的人家固然可以雇人代做,但是中等以下的人家,这是做不到的;因此往往有可造就的女子人才  相似文献   
13.
采英拾贝     
《领导文萃》2012,(16):38
常看有报道用"倒逼"一词,一直觉得怪怪的。现在的用法,多用于公民监督政府之类。那意思,政府监督公民才是"正逼",才顺理成章。而公众也长期这样默认,所以才有了"倒逼"一词。以后请大家改过来,公民监督政府是理直气壮,是天职,是"正逼"。  相似文献   
14.
生命化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依据人的生命特性,尊重生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创造适合生命发展的教育环境.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不仅指向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指向教师的发展.生命化教师专业发展以关注教师生命状态为前提.教师生命化专业发展的实现需要教师具有天职观念的职业体认,"生命在场"的自主发展态度,当好范本的职业责任.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孙国栋希望我给他主编的《中国大律师》写个序,我给他写了篇《律师兴则国家兴》。十年后,国栋希望我为他主编的《律师文摘》创刊十周年写篇祝语,我自然而然又想到了这个题目。这个题目能不能反过来说?反过来说是否更正确?现在谈"律师兴则国家兴"是不是过分提高了律师的地位和作用?对这个问题有些人私下里表示疑惑和担心!  相似文献   
16.
17.
全国“先进工作者”、“模范检察干部”竺彪、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中国十大法治人物”谢健、“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谷以成……他们都来自于鼓楼区人民检察院这个先进集体。徐明明,也是这个先进集体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8.
哲学由人的终极求知本性和人类生存、生活实践的终极需要所推动,应这种终极本性和需要而诞生。由这种终极需要赋予了其天职与基本使命,从而先天地决定了其基本功能,进而决定了其应有的基本特质。这种基本特质就是对世界统一性的理性或理论性把握,它构成了哲学的一般本质。  相似文献   
19.
达成“日常的要求”的“天职”感召发现,不同语境的天职“日常”与教育的本原性之间,不同演绎的天职“日常”与教育的多样性之间,不同张力的天职“日常”与教育的复杂性之间,存在深度相似、深层相联与深透相通,并为理解教育决不仅是“教育自身”之事,提供更为本真的思考和更为还原本真的可能。教育“日常之事”,怎样集聚起社会的诸多要素与诸多关系?“日常课堂”之事,怎样见微知著并成为社会改革的一部分?教育中的“日常学生”,怎样作为社会行动者存在并互动于多重社会?关注并做好普通持常的“日常之事”,就是在作一种回归“真实”的教育日常努力;关注并做好每天要做好的“日常课堂”之事,就是在作一种回归“恒常”的教育日常努力;关注并做好始终要做的“日常学生”之事,就是在作一种回归“常人”的教育日常努力。  相似文献   
20.
李俊英 《现代妇女》2014,(7):247-247
本文通过追溯基督教慈善伦理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分析基督教伦理的博爱精神、救赎思想以及天职观念与现代社会工作价值现的历史联系,旨在探讨基督教伦理对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