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1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885篇
劳动科学   119篇
民族学   237篇
人才学   230篇
人口学   30篇
丛书文集   1420篇
理论方法论   367篇
综合类   4316篇
社会学   1400篇
统计学   25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1187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568篇
  2009年   664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4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宝珊 《社科纵横》2006,(11):117-118
鲁迅自己本身就是一位英雄,他具有英雄气质。而且,他也一直崇拜着英雄。他的这种英雄崇拜情结是由其个性、生长地域、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62.
“喜利妈妈”崇拜起源于结绳记事和祖先崇拜,是锡伯族颇具民族色彩的民间信仰。其文化功能和各种象征含义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变化,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反映生育观念的功能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63.
2006年4月3日,居住在新疆伊宁市达达木图乡布拉克村的14岁少女李冰用一条窗帘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在她身边留有一封给小“恋人”杨可林的遗书,遗书里字字句句无不饱含着一个14岁少女的懵懂痴情,和久久等待不见“恋人”迎娶的幽怨与绝望。  相似文献   
64.
英雄崇拜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文化传统,作为蒙古族的缔造者,曾经创下震惊世界伟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广大蒙古族民众引以骄傲和自豪的英雄,成吉思汗崇拜无疑成了蒙古族社会的流行。成吉思汗崇拜是在蒙古族特殊的发展进程中形成,它对早期蒙古国家、民族的发展以及统一元朝的建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进入21世纪以来,哲学思维科学的研究再一次成为人们深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一研究广泛涉及到中西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67.
我们的政冶共识是否建立在某种共同认可的原则和假定之上?我们是否具有某种共同队可的价值判断?从本质上讲,这些原则、假定抑或价值判断真的存在吗?除了对诸如民主等普世价值的一般信仰外,当我们面对二战是一场“正义之战”并值得一搏的观点时,人们可能会采用最为宽泛的衡量标准来看待这种共识。而且,假如我们不能容忍政治不道德和政治懦弱,  相似文献   
68.
2006年5月25日,29岁的杨晓晓和两名老乡在三亚以网上色相为诱饵,将一名老总劫财谋命后又抛尸于深海。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杨晓晓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拥有大学本科文凭。这样一个女孩子怎会干出劫财害命的事呢?  相似文献   
69.
从51岁退休开始第一次创业,到61岁成功转型进行第二次创业,江西老太胡衡芝实现了要让晚年生活不但过得充实,还要焕发出光彩的创业梦想,同时也给那些还在创业路上犹豫不决的朋友们带来一个启示:创业不分先后,年龄不论大小,只要投身参与,肯定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70.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