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文章对汉代太学产生、发展及演进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地梳理 ;对汉代太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讨 ,尤其是对汉代太学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材管理和教学管理上的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13.
在汉武帝时期以前的西汉历史,政府官员的选拔一直没有一套固定可行的选用制度.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武帝对政府官员的选用进行大胆革新,包括:设立《五经》博士、令郡国举孝廉、设立太学等.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非功臣,非外戚的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并为这个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察制度.这一整套制度在当时适应了适应了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加强皇权,对全国资源的有效调配的需要,也对后世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太学体”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尚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太学体”,是宋仁宗庆历年间流行于太学的一种文体。它是石介在猛烈抨击“西昆体”的同时,把文风引向另一极端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怪僻。“太学体”在太学建立之后的形成、影响,以及欧阳修嘉二年(1057)知贡举与它所进行的斗争,是研究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东汉兴太学的目的是,倡导儒学和培养人才。经过百余年君主的倡导和利禄的引导,儒学独尊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日益兴盛的私学分担着官学培养人才的任务。这些导致了东汉前期的君主不重视太学的建设。东汉仕进制度也给太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内外因素导致了东汉前期太学的衰微。 相似文献
1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3)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 相似文献
17.
唐培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犹太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本文回顾了犹太学在国外的研究兴起以及国内的研究开展;综述了10年来全国、重点是上海在犹太学方面研究发展的轨迹;对代表性的学术论著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它们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许瑶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
欧阳修嘉祐二年排抑"太学体"的对象究竟是指古文,还是骈俪的时文,需要从欧阳修排抑"太学体"时不顾科场旧制,执意以论"大纰缪"黜落刘几,同时又以苏轼论之特出破例擢拔等事件中来分析.欧阳修排抑"太学体"的目的在于提升论、策即古文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并通过对刘几的打压与对苏轼的扶植两种不同的方式显示其对古文写作之"非"与"是"的认定.对皇祐五年进士群体中"求奇"趋向及郑獬曲折中举事件的分析,则进一步显示嘉祐"太学体"之"怪谲"已发源于皇祐年间的进士程文当中,而非刘几个人骤然为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大学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大学理念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就已经出现过以太学、书院为代表的探索高深学问的古典大学。中国古典大学的理念基础是儒家著作《大学》,后来经过董仲舒、朱熹在太学和书院的发展,中国古典大学以研究与教学相结合、自由讲学、鼓励学生自己钻研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这些理念迄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