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5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407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50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57篇
理论方法论   378篇
综合类   4512篇
社会学   491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08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方用 《兰州学刊》2007,(4):20-23
朱谦之以"情"为本体的唯情哲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学者中曾有过广泛的影响,而他热情呼唤的"情人"人格理想,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朱谦之在强调"情人"行动的品格和"真"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不仅比较合理地回答了"情人"与"他人"的关系,也为"情人"注入了"自由"、"平等"的时代之音.他对"情"的高度关注,也启迪着后人更加合理地在人的性命中安置"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62.
形而上学探寻的问题包含世界的存在及其与人的存在的关系,而传统形上学以孤立、片面、静止的视野悬置人的存在空谈自在之物,会使得人与世界的关系流于思辨和抽象,无法对人生活的现实世界产生实际意义,由此杨国荣先生提出“具体的形上学”。具体形上学展开的理论进路可以从多种视域切入,其中“以道观之”和“以事观之”分别是《道论》和《人与世界:以“事”观之》中的主要理论视域,前者从对世界的整体把握考察存在与人的相互显现,后者以人的行为活动及其结果为指向考察人与世界的关系。从“以道观之”到“以事观之”的理论进路,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在视域的推进与深化上,其二在形上学的“具体性”指向上,其三在形上与形下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63.
储诚喜 《理论界》2007,(9):177-179
福柯等将尼采称为“20世纪的尼采”。当代法国新尼采主义者严肃地对待尼采,通过诉求于尼采。从现象学突围,自觉地“接着尼采讲下去”,因而与尼采互为“面具”与“道具”。尤其福柯借助尼采“神之死”进一步阐发“人之死”,从而打开政治哲学及社会伦理思想新视界。  相似文献   
64.
夏部族祖先鲧以治理洪水、造福于民而著称于世,故文献多记鲧曾被夏、商、周“三代祀之”。夏代文字迄今尚未发现,但夏人祭祀自己祖先鲧殆无疑问。殷墟卜辞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本文认为卜辞所记“■示”应释为“鲧示”,是商人祭“鲧”的真实记录,故后世文献所记夏鲧曾被“三代祀之”应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65.
张伟 《河北学刊》2008,28(1):232-234
个体人格失衡和精神危机是大众文化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建审美之维是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的必要途径。当代美育对于个体和谐人格、完整人性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审美态度的陶养、审美趣味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境界的培养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人格和谐的目标: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平衡、当下性与永恒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66.
12世纪的朱熹和18世纪的戴震,是中华儒学历史长河中的两位大儒,都有丰富而突出的民本思想和表现.由于其所处地位不同,所处时代不同,民本的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探析这种不同,可以加深人们对其历史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7.
朱子的仁学思想,既是对先秦仁学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佛老之学的自觉回应.就前者而言,他强调在天人合一的整体构架下来论仁,其用意在于凸显仁的本体性质;就后者而论,他强调对仁的理解不能流于空虚,更不能离气论仁、离物论仁、离情论仁.朱子仁学的总体精神就是强调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68.
马丽娜 《社科纵横》2007,22(12):93-94
本文首先对中国诗歌中意境的生成、发展作了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中国意境诗在审美鉴赏中的主要审美特征,即情景交融,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69.
《郭店楚墓竹简》自从1998年问世后,一直引起中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先秦文字、历史、思想等领域的热门对象。然由于此批竹简的复杂性,再加上研究时间不长,因而尚有许多基本问题有待解决,而这些问题又是与竹简内容的正确理解息息相关的。如果郭店楚简几篇儒家逸书中的部分问题能够解决,便能够对其思想内涵及历史意义达到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成之》篇作两处简序上的调整及对某些字提出新的读法后,便突显出了其中“恒”、“疾”、“终”的进阶概念,关于圣人对善道之“不拾”观念也可以有更深的理解。另外,对《唐虞之道》作简序调整,对《六德》中“多”字给新的解释,涉及问题虽小,但给先秦思想史研究带来的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70.
已故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认定《西铭》的宇宙本体论是宗法模式的,否定其有博爱或平等观念。何先生对《西铭》后半段的解释偏离了《西铭》的主旨与方向,把程朱理一分殊的诠释判定为否定博爱与平等,实属重大误解。张载在政治社会思想上主张宗法制,但不等于《西铭》的宇宙论也是宗法模式的,不能据此否定《西铭》具有博爱与平等观念。把博爱与差等之爱对立起来,对两种观念都极为有害。借助对若干博爱观念的讨论,重新肯定差等之爱之于博爱的重要性,突出差等之爱中厚薄之分的意义,具有较大理论价值。差等之爱是个人特殊义务的重要内容,否定特殊义务,对个人的道德生活与人生规划极为不利。当今应突出自由选择的特殊义务的重要性,而儒家传统所强调的血亲伦理,仍是特殊义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情感的“爱”不能成为命令的对象,却仍为“博爱”的核心。尽管不宜再把这种情感视作道德评价的对象,但这不意味着其是给定的。以《西铭》为代表的儒家工夫论,对培养真诚的一体之仁仍有其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