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473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99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835篇
理论方法论   175篇
综合类   1816篇
社会学   348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702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行业协会服务属性探析——兼论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业协会提供的服务具有"俱乐部"物品、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三重属性.提供"俱乐部"物品是行业协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服务功能,对公共物品的提供是行业协会发展成熟的标志,而对私人物品的提供是行业协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其原有功能异化的表现.这三重属性的均衡决定了行业协会的运转轨迹和发展方向,同时,服务属性的内在矛盾也规定和制约着它的发展.从服务的三重属性出发,本文对行业协会的发展及运作机理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2.
刘立娥 《中州学刊》2008,(2):160-162
中西方价值观取向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明显地显现出来.双方价值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西方相异的人性观、对"做人与做事"原则的两种取向以及对"时间观念"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3.
刘华龙 《中州学刊》2008,(3):230-232
整个人类的建筑史无疑也演绎着整个人类的文化史和美学史,古今中外的建筑所凝结着的无一不是文化中的美学积淀.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及特定的社会风貌,体现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与哲学思维.审美观念与哲学思想的改变也会使建筑理念及建筑风格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传统民居所表现出的生态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密不可分.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必须将哲学思想及其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在顺应自然调试自我的基础上,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  相似文献   
174.
周琴 《中州学刊》2008,(3):239-241
成语是汉语中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它们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语言中的活化石,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从中可以折射出古人的思维与言语观念.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并且是把它列为与"立德"、"立功"并提的"三不朽"之一.我们从成语中体现的中国古代言语观可以看出,言与行应该是统一的,但更为强调和重视行.若上升到认识论的角度,则明确地表现为实践第一的观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传统言语观对后世有着很深的影响,它要求言语理论应有社会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古代言语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社会政治存在着血脉联系,在汉语成语的生成和应用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5.
从生产、生活和交往看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继红 《中州学刊》2008,23(3):105-108
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就是他们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过程,也是他们适应城市生产、生活和交往的过程.生产上的适应表现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体系之间的转换,生活上的适应表现为对城市食品供给和居住环境上的适应,交往的适应表现在交往对象上从同质性向异质性过渡,交往范围从相对封闭逐步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76.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一直发展滞后,呈现出地区内在结构相互牵制、政策立场差异大、共有理念缺失及军备竞赛加剧等表现形态,这种状况导致了地区安全形势更加敏感和脆弱.本文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入手,通过民族主义关于国家利益的界定和对国家外交政策影响路径的分析,来解释当前东北亚安全合作困境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77.
卢毅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29(1):104-108,120
汉代骚体诗的情感表现具有多样性、丰富性与艺术性。从多样性与丰富性来看,骚体诗可归结为帝王之歌、臣子之歌、隐士之歌、文人才女之歌以及远嫁异域女子之悲歌,它们虽在总体上承袭了屈骚“主悲”的情感基调,但由于诗人各自身份地位、人生遭遇不同,因此,诗中情感极富变化,极具有个性色彩。从艺术性来看,汉代骚体诗打破了楚骚固有的表现模式,根据诗情表现的需要,灵活决定诗体形式,句式灵活多变,格调呈现多重意蕴。骚体诗以其情感表现的多样性、丰富性与艺术性证明了它是汉代抒情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8.
西方美学、诗学对中国诗学范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刺激并促使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现代转化;其二是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或范畴直接进入中国诗学,成为其有机构成部分。梁启超等人以佛学格义西方哲学、美学、诗学,使得中西两种审美诗学在对接与互释中走向新的对话和融合,从而刺激并促进了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晚清佛学复兴在诗学中的表现,一方面是此期诗家引佛语以入诗;另一方面是在这种以佛学与西方美学的对接中产生了中国现代诗学的许多范畴,或者是在某些原有的中国传统诗学范畴中同时渗入了佛学和西方美学(诗学)的某些因素。  相似文献   
179.
陈才训 《天府新论》2008,(1):148-153
作为最早成熟的史传作品,<左传>对古典小说产生了明显影响.<左传>高超的志怪艺术及其从中表现出来的开创性描写,给后世志怪小说以直接启示,使它成为后世志怪小说的重要渊源.<左传>还是古典小说重要的素材渊薮,一些古典小说在素材的选取上与<左传>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其中许多情节就明显地借鉴和模仿了<左传>.许多由<左传>开创的叙述手法如"记言中断法"、化实为虚法、行人辞令艺术等,也被古典小说很好地继承.  相似文献   
180.
中国“空巢”家庭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建兰 《天府新论》2008,22(2):105-109
在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家庭正在成为一个热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学者们已经对"空巢"家庭展开了初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涉及:空巢家庭的定义及分类;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空巢家庭的现状;空巢家庭的需求;解决空巢家庭问题的对策建议,等等.目前对"空巢"家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因而对"空巢"家庭的研究亟待提高与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